秋天到了【秋天到了(一)】
1.持续学习察看图画的方法,认真看图,看懂图意。
2.图文联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初步认
识自然段。
3.认识4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4.练习用“秋天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绘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其他意思)
板书:天空蓝高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
指名读)
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点之一。
(4)读第2句,间: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温暖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老是成群作队的,由头雁率领大家飞翔,排队飞翔是为了减少空气的
阻力)
板书: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人字一字
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翔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
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点?都是什
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板书: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理解了。从以上描述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
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畅地朗诵全文。
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稳固练习,出示黑板,做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4个新偏旁:(禾木旁)、刂(立刀旁)、人(人字头)、宀(宝盖儿)。
(二)学会6个生字:秋、到、气、会、个、字。
(三)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四)练习用“一会儿”、“秋天”口头造句。
(五)持续练习背诵课文。
(六)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口头造句。
(二)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指名朗诵课文。(1~2人)
(二)认识新偏旁。
1.,禾木旁。板书“禾”、“,”问:禾苗的禾做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第5笔捺改为点)跟教师一同读两遍。
2.刂,立刀旁。
教师板书“刂”,问:立刀旁由几笔组成?是怎样组成的?(两笔组成,第一笔短竖,第二笔竖钩)跟教师读两遍。
3.“人”字做偏旁名称是“人字头”。
4.宀,宝盖儿。
1)教师板书“宀”,告诉学生这个偏旁叫“宝盖儿”,让学生读两遍。
2)“宝盖儿”由几笔组成的?应当怎样记着?一笔点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