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民谚诗歌知识
—01—
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最广的一首民谣: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上敬的处处走!
(敬的,粽子敬人礼)
语言质朴清爽,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驱五毒的民间传统习俗。天气渐热,雨水增多,瘟疫易起,疾病易生。尤其是百虫开头大量活动,四处觅食。被农家称为“五毒”的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极易伤人,因此,民间称五月为恶月,五日又是恶日。此时,在乡村人们最担忧虫子,尤其是“五毒”损害不懂事的小孩。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老人们就给家里的小孩做五毒鞋穿,意思是让虫子尤其是这五种毒物远离孩子,使其免受损害。
—06—
还有一类被广泛传诵的民谣和谚语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美妙祝福。
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薄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
或: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
盼望可以消灾辟邪。张天师即张道陵,天师道创立者,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艾虎”用两个空鸡蛋壳粘在一起,蛋壳上粘些毛发,画成虎形,用线系着,下边再系一串用彩纸剪成的“五毒”形象,象征五毒踩在虎的脚下;或用一个独头蒜系以彩色线,下挂一串“五毒”,叫“蒜艾虎”;或用刚收割的新麦秸编成古代武士用的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缕彩穗,叫“麦秸艾虎”。这些艾虎挂在房门上,既是节日点缀,又能辟邪。
—07—
民谣《五丝线》:
五色线,戴脖上,
一年到头保安康。
五色线,样样全,
五福临门保平安。
更是借助民谣的形式,表达出老百姓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妙愿望。
五月五,过端午,
挂香包,插艾草,
家家户户要祭祖。
五月五,过端午,
画个王,喝雄黄,
一年四季保吉利。
五月五,过端午,
吃香粽,骑艾虎,
龙腾虎跃赶竞渡。
这算是把端午习俗说的的民谣,比之前的多了“画王”和“赛龙舟”。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
端午节的民谚诗歌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