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本论》第三卷.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资本论》第三卷
POWERPOINT
1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马克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资本论》第三卷
POWERPOINT
1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马克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共五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6—18章,重点考察和分析了商业资本的作用和特点,商业利润的形成及商业资本周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商业资本的周转问题。这一部分是本篇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2、第19章:货币经营资本。主要研究货币经营资本的业务与职能。货币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产生各种纯粹技术性的运动,这种运动由社会分工独立化一种特殊资本的职能时,就转化为货币经营资本。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20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前的商业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利润到商业利润进行具体分析。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本篇包括第21--36共十六章的内容,是《资本论》中份量最大的一篇,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1、第21--24章 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是全篇的理论基础。
2、第25--32章 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和现实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 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 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包括从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总论 第37章,说明研究对象和应注意的问题,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原理,为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内容提供了理论前提。
2、主体部分 第38—46章,具体考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及垄断地租等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历史考察 通过对资本主义地租发展的历史分析,马克思得出土地私有制与合理的农业经营不相容的结论。
研究方法:抽象—具体:地租→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与工业超额利润形成的不同特点,农业超额利润的形成条件.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在第三卷中马克思采用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局部到综合、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方法。
从抽象到具体,是指马克思从剩余价值最一般的转化形式利润出发,分别考察了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又如何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具体形态,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谢谢!

资本论》第三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神
  • 文件大小667 KB
  • 时间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