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氧 (2)
第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缺氧的概念
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O2供应不足O2利用障碍
组织细胞ATP下降
功能代谢异常结构8
50
85
5000
405
85
45
75
6000
366
74
40
70
7000
310
65
35
60
8000
270
56
30
50
第1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海拔高度3700米
第1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海拔高度1532米
第16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海拔高度8848米
第17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
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respiratory hypoxia)
静脉血流入动脉:右向左分流(fallot 四联症)
第18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血氧变化特点:
PaO2 SO2 CO2maxCaO2 A-VdO2
组织缺氧的机制:
PaO2与CaO2过低,使氧弥散速度减慢,引起细胞缺氧。
组织部位氧的弥散
皮肤粘膜颜色:
正常,。
当毛细血管中脱氧Hb平均浓度达5g/d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紫绀(cyanosis)。 缺氧 紫绀
↓
↓
↓
↓/ N
N
?
第19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发生缺氧的基本环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
大气氧
吸入肺泡、弥散入血液
与血红蛋白结合
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途径异常
低张性缺氧
血红蛋白质和量的异常
血液性缺氧
第20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概念:
由于Hb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氧合血红蛋白不易释出结合的氧,引起组织氧供不足,称为血液性缺氧。
因PaO2正常而血氧含量降低,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
原因:
贫血:贫血性缺氧(anemic hypoxia)
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HbCO)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3+OH;肠源性紫绀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
第21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 Fe3+与羟基牢固结合,失去携氧能力
◆剩余的Fe2+与O2亲和力增强,氧离曲线左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N
第22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血氧变化特点:
组织缺氧的机制:
Hb携O2量减少,携O2能力减弱
Hb与O2的亲和性异常增高,使Hb不易释放氧
贫血的氧离曲线
皮肤粘膜颜色:
贫血:皮肤、粘膜较苍白
HbCO:皮肤、粘膜成樱桃红色
HbFe3+OH:呈浅咖啡色(青石板色),明显紫绀
Hb与O2的亲和力增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N
↓
N
↓
↓
/N
PaO2 SO2 CO2maxCaO2 A-VdO2
第23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发生缺氧的基本环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循环)
大气氧
吸入肺泡、弥散入血液
与血红蛋白结合
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氧分压过低
外呼吸功能障碍
途径异常
低张性缺氧
血红蛋白质和量的异常
血液性缺氧
低动力
循环性缺氧
第24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概念: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氧供减少所引起的缺氧,称循环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
循环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ischemic hypoxia)和淤血性缺氧(congestive hypoxia)。
原因:
全身性循环性缺氧
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第25页,讲稿共56张,创作于星期二
血氧变化特点:(单纯性)
组织缺氧的机制:
血供减少或因淤血造成血流减慢,虽然单位容积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较多,但单位时间内流经组织细胞的血流量减少。
皮肤粘膜颜色:
动脉缺血:皮肤苍白
静脉淤血:容易引起紫绀
N
N
↑
N
N
PaO2 SO2
缺氧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