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书报告
对矛盾论的认识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 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作为那个时代的 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矛盾论》读书报告
对矛盾论的认识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 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作为那个时代的 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 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矛盾论》里,毛泽东强调斗争性的 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从理论上看,斗争是手段,同一是斗争的目的与归宿; 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同一性是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东西,否 则,人类的文明就不复存在;从现实来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里,更要着力 挖掘同一性中的各种积极的要素,以促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人根据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不由的想提出自己的看 法,不是对著作的怀疑,而是希望更好的学习。
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
书中毛泽东指出:斗争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
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句话对么?
不完全正确,矛盾的斗争性所以能够存在,必须依托于同一性。这种同一性 即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换句话来说,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有 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它存在于旧的矛盾的统一体中;其二,它存在于旧的矛盾 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过渡状态中;其三,它存在于新的矛盾的统一体中。 而所谓“过渡状态”是指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转化过程。这就是 说,矛盾的斗争性始终都是与矛盾的同一性相依为命、须臾不离的。
《毛泽东选集》中也指出过:原来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 若没有和它作对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没有生,死就不见; 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由此必然引出的 结论是: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所以得以实现,必须以矛盾的统一体为前提,无此前 提或载体,矛盾的对立与斗争就不复存在。所以,毛泽东总结说:“在同一性中 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说: ‘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既然如此,怎么能说相对性的东西里没 有绝对性呢?再者,现实中的情况也有力地说明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对与 绝对的对立统一这一事实。
既然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绝对、相对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
《矛盾论》中为什么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呢?
这里,除了受到列宁的有关思想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与毛泽东所处的历史 条件有关联。众所周知,从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开始,他面临的是中国社会大变动 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保皇派的企图复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1 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快投入了革命的武装斗争。在这 样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出矛盾的斗争性,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了。但即使如 此,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对矛盾同一性的运用,统一战线的建立、联合一切可以联 合的力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证明,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同一性在大多数场合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
《矛盾论》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