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牛养殖实用技术
第1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肉牛生产及牛的消化特点
(一)肉牛生产特点:
1、饲料转化效率低
(1)平均饲料转化效率大约是猪的1/3,蛋鸡和肉鸡的1/6。
(2)是耗粮而不是节粮的畜牧业。一般情况。
2、消化作用:通过发酵,使纤维物质分解为可被利用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丙酸、丁酸等)。粗饲料50%-80%,精饲料65%-85%在瘤胃中被消化,40%-85%的干物质和大部分粗脂肪也在瘤胃中消化。
第9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瘤胃的作用
3、吸收作用:瘤胃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瘤胃内的消化代谢产物(如VAF、氨、氨基酸、无机盐类、可溶性糖类等)除一部分随食糜被排送至后段消化道吸收外,其余经瘤胃上皮吸收入血液,再经血液循环送至机体各部,满足机体营养需要。
4、合成作用: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饲料中原有的氮源或分解所得的非蛋白氮合成营养价值较高的微生物蛋白质。此外,还可以合成各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也可合成乳酸等物质。
第10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蛋白质在瘤胃的发酵消化
牛能同时利用饲料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进入瘤胃的蛋白质约60%被微生物降解,生成肽和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再经过脱氨基作用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氮化碳、氨及其它产物,微生物同时又利用这些分解产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少量的氨基酸可直接被瘤胃壁吸收,供机体利用。
一部分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在肝脏合成尿素,或随尿排出体外,或进入唾液再返回到瘤胃重新被利用(这一过程称瘤胃氮素循环)。
肽是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重要底物,合成效率高于氨基酸。
第11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非蛋白氮(NPN)在瘤胃的降解
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氮是因为瘤胃细菌可将尿素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细菌蛋白,然后在真胃和小肠被机体消化吸收。其过程如下:
细菌脲酶
尿素 氨(NH3)+二氧化碳(CO2)
细菌酶
碳水化合物 挥发性脂肪酸+酮酸(碳链)
细菌酶
氨+酮酸 氨基酸
细菌酶
氨基酸 细菌蛋白
真胃、小肠消化酶
细菌蛋白 游离氨基酸
小肠吸收
游离氨基酸 牛的体组织
第12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非蛋白氮(NPN)在瘤胃的降解(续)
瘤胃微生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形式主要是氨。
氨的利用效率直接与氨的释放速度和氨的浓度有关。
当瘤胃中氨过多,来不及被微生物全部利用时,一部分氨通过瘤胃上皮由血液送入肝脏合成尿素,其中大部分经尿排出,造成浪费,当血氨浓度达到1mg/100ml时,便出现中毒现象。因此,在生产中应设法降低氨的释放速度,以提高非蛋白氮的利用效率。(如何降低氨的释放速度?)
第13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网胃的结构与消化特点
网胃在四个胃中容积最小,成年牛的网胃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5%。网胃上端有瘤网口与瘤胃背囊相通,瘤网中下方有网瓣孔与瓣胃相通。网胃壁粘膜形成许多网格状皱褶,形似蜂巢,并布满角质化乳头,因此又称蜂巢胃。
网胃的功能:将随饲料吃进的重物(如铁丝、铁钉等)储藏起来;(注意!由于网胃紧挨心脏,网胃的运动可能使铁丝、铁钉刺破网胃对心脏造成伤害,甚至引起急性死亡),与瘤胃共同参与饲料的发酵;网胃的运动可将食糜由网胃移送至瓣胃;网胃的收缩对维持反刍和逆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网胃也是挥发性脂肪酸、氨等消化代谢产物的重要吸收部位。
第14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瓣胃的结构与消化特点
瓣胃呈球形,坚实,位于右季肋部、网胃与瘤胃交界处的右侧。成年牛瓣胃占四个胃的7%-8%。瓣胃的上端经网瓣口与网胃相通,下端有瓣皱口与皱胃相通。瓣胃粘膜形成许多叶片,从纵剖面上看,很像一叠“百叶”,所以俗称“百叶肚”。
瓣胃的作用:是对食糜进一步研磨和筛滤,并吸收有机酸、无机盐和水分,使进入真胃的食糜更细,含水量降低,利于消化。
第15页,讲稿共44张,创作于星期二
皱胃的结构与消化特点
皱胃位于右季肋部和剑状软骨部,与腹腔底部紧贴。
皱胃前端粗大,称胃底,与瓣胃相连;后端狭窄,称幽门部,与十二指肠相接。
皱胃粘膜形成12-14片螺旋形大皱褶。围绕瓣皱口的粘膜区为贲门腺区;近十二指肠粘膜区为幽门腺区;中部粘膜区为胃底腺区。
皱胃的作用:皱胃分泌各种消化酶和盐酸,其功能与单胃动
肉牛养殖实用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