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作业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人称为“诗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
: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号角。
: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动词,抵达。
: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①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诗
歌
赏
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
诗
歌
赏
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感慨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
?有什么内在联系?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思想感情:
赤 壁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