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教学设计
三维目的
知识和才能目的:
1、理解诗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背诵全诗。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读出画面感。
3、读出意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的: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展示美点赏析:黄鹤楼中有( )
(学生考虑,老师指导学生学录脑中所思)
预设: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出乡愁
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读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读出孤独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触景生情,想到家乡
白云空悠悠:诗人的漂泊
传说
总结:黄鹤楼中有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气象恢弘,形象鲜明,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的总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情感
开头有什么特色?(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学生读。
以传说开头,引用典故。
出示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大方。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助兴。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就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慕名而来,却鹤去楼空,只有诗人自己,他是怅然假设失,孤独的。开篇就奠定了整首诗的哀伤孤寂的感情基调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生读。
“空”是什么意思?(第一个空,空空荡荡,空间上的空。诗人内心的孤独。第二个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诗人的失落和惆怅)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
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
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中的情景。
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
师: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读,答复(预设: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
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
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诗人这忧愁又仅仅只是乡愁吗?(出示崔颢的资料)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长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
唐朝开科取士

黄鹤楼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