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脂肪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运.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脂肪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1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脂类的种类
第一节 脂肪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2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酰基甘油酯
CH2
—O—C—R1
O
CH2
甘 油 的 转 化
二、甘油(代谢)
第11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脂 肪 酸 的 分 解 代 谢
β-氧化作用
α-氧化作用
ω-氧化作用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3、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
CH3-(CH2)n - CH2 - CH2 -COOH



1、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途径
第12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一)、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β-氧化概念 :
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脂肪酸的α,β碳原子上
脱氢氧化并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少二个碳原子
的脂酰CoA的过程,通过上述氧化方式不断进行,脂肪酸
最后被完全氧化生成乙酰CoA。
第13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试验证据


推导出了β-氧化学说。
第14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细胞质中)
脂酰CoA合成酶
RCH2CH2COOH + HSCoA == RCH2CH2COSCoA

ATP AMP+PPi
第15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脂酰-CoA合成酶实际是一个家族,至少有三种:其一激活乙酸和丙酸生成相应的乙酰-CoA和丙酰-CoA;其二C4-C11;其三C10-C20,这些酶或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或与线粒体外膜相联(前两种酶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中,第三种合成酶则与微粒体联系在一起).
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此反应经过一个脂酰腺苷酸混合酐的中间体,它被CoA的巯基进攻,形成了硫酯的产物.正是由于18O标记了两个产物脂酰-CoA和AMP,证明了这个中间体的存在.

脂酰-CoA是高能化合物,水解成脂肪酸和CoA时,放出大量的热(△Go≈-31kJ/mol);若把脂肪酸直接和CoA相联,需吸收热量,但当把脂酰-CoA的形成与ATP的水解相偶联,则脂酰-CoA的形成便成为释放能量的过程.ATP的分解分两步.以软脂酸为例,第一步,ATP提供腺苷一磷酸,从而形成软脂酰腺苷酸,并释放出PPi,它立即被无机焦磷酸酶水解,第二步,活化了的脂酰基即转移到CoA上,形成脂酰-CoA.
以上全部反应,其一是ATP的放能,释放出AMP和PPi(△Go≈-),其二是形成脂酰-CoA的吸能反应(△Go≈).在细胞内,全部反应完成的驱动力是产物焦磷酸发生的高度放能的水解(exergonic hydrolysis),这是由广泛存在的无机焦磷酸酶(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的催化实现的.
第16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7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进入线粒体:
在线粒体外生成的脂酰CoA需进入线粒体基质才能被氧化分解,此过程必须要由肉碱(肉毒碱)携带,借助于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才能完成。其中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肉毒碱:HOOC-CH2-CH(OH)-CH2-N+-(CH3)3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过程分四步:
①.细胞溶胶中的脂酰CoA转移到肉碱上,释放CoA到细胞溶胶;
②.经传送系统,上述产物脂酰-肉碱进入线粒体基质;
③.在这里,脂酰基转移到来自线粒体的CoA分子上;
④.同时释放的肉碱又回到细胞溶胶中。
第18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酯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示意图
N+(CH3)3
CH2
HO-CH2
COO-
肉毒碱
O
R-C
N+(CH3)3
CH2
-O-CH2
COO-
酯酰肉毒碱
CoASH
O
R-C-S-CoA
O
R-C-OH
ATP
CoASH
AMP+PPi
β-氧化
线粒体内膜
内侧
外侧
载体
酯酰肉毒碱
肉毒碱
O
R-C-S-CoA
CoASH
第19页,讲稿共99张,创作于星期三
-氧化的生化历程
a、脱氢
b、水化
c、再脱氢

R-

脂肪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3.43 MB
  • 时间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