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
第1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腰腿痛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瑞典的统计资料表明,腰痛在轻劳动者中占53 % ,在重劳动者中占64 % , 腰痛患者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第22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游离型——脱出的髓核在椎管内游走。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第23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4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四、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表现
第25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6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脊神经出椎间孔走行图
颈神经是从上一椎间孔发出的,如C3神经是从C2/3椎间孔发出的,胸、腰神经是从下一椎间孔发出的,如L4神经是从L4/5椎间孔发出的。
第27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哪根神经呢?
如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从L4/5椎间孔发出的L4神经吗?不是,因L4神经已经从椎间孔出去了,所以压迫的是L5神经。
第28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一)腰背部疼痛:这种疼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同时出现。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后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产生。疼痛部位较深,难以定位,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
第29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 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
第30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第31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4、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5、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第32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麻木及感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后,可造成神经根接触区域的局部性压迫和牵扯性压迫,使神经根本身的纤维和血管受压而导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腰4、5椎间盘突出可累及腰5神经根并出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及拇趾背侧感觉麻木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可累及4、5趾背侧皮肤感觉异常。如果椎间盘突出物压迫或刺激椎旁交感神经纤维,可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收缩而出现下肢发冷、发凉、足背动脉减弱等现象。(如图)
第33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四)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腋下,躯干一般向患侧弯;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肩上,则脊柱弯向健侧。
第34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35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五)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或放射痛加重。
第36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体征
(1)脊柱运动受限:腰部正常时,其运动范围为前屈90度,后伸30度;左右侧屈各为20度-30度;左右旋转各为30度。当椎间盘突出后,脊柱屈曲时,椎间盘前部受到挤压,后侧间隙加宽,髓核后移,使突出物的张力加大,同时髓核上移,牵拉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当腰部后伸时,突出物亦增大,且黄韧带皱褶向前突出,造成前后挤压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所以疼痛限制了脊柱的活动.
第37页,讲稿共67张,创作于星期三
(2)压痛点:若有腰间盘突出,其相应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肢放射,亦称放射性压痛(3)腱反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时,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