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编组站第五和六章.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1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调速工具和调速方案
2010年6月
(一)影响推送速度调整因素
车组长度
车组溜放距离
前后车分歧点
车组走行性能
(1)车组长度
当机车以恒定速度推送车列时,车组的长度就决定了相邻车组通过峰顶的间隔时分。根据车组长度规定不同的推送速度:
1~5辆车的车组, V0 =5km/h
6~10辆车的车组, V0 =6km/h
10辆车以上的车组, V0 =7km/h。
然后再由其他限制条件对速度进行修正。
(2)车组溜放距离
为使各车组均能溜放至停车地点,对于溜放距离远的车组要求以较高的速度推送。对于停车点近的车组,在考虑了减速器的制动能高后,一般要求以较小的V,开始溜放。
(3)相邻车组分歧道岔位置
相邻车组分歧地点近,在较短的线路区段保持车组的间隔比较容易,因此可以适当提高V。分歧地点越远,它们共同走行的线路区段越长,需要保持合理间隔的时间越长,故要求V0越大。
(4)相邻车组走行性能的差异(难易组合)
前行车组是难行车,后续车组是易行车的组合情况,为了防止后续车组在溜行的过程中缩短遇前行车的间隔距离甚至追及前行车,应该加大它们的过峰间隔,即降低V0。反之,提高推送速度。
(二)间隔调速自动化基本概念及原理
数学模型的建立依据原则:
Σt2+T0≥Σt1
式中Σt1——前行车组从进入第一或第二减速器部位(入口)到要求最苛刻道岔轨道电路区段出口端(出端绝缘节或警冲标)的走行时间;
Σt2——后续车组从进入第一(或第二)减速器部位到要求最苛刻道岔轨道电路区段入口端(人端绝缘节)的走行时间;
T0——前后车组进入第一(或第二)部位的时间间隔。
整理给出如下形式:
V23十AV22十BV2十C=0
减速顶
减速顶群
1J
2J
3J
1J
2J
3J
4J
驼峰车辆自动调速,关键是:使车辆在减速器上获得合适的出口速度V出,即上图中的V2、v4、v6、v8。
调整减速器的出口速度V出
车辆在减速器部位上均受到调速,最重要的是调速的结果,即车辆离开减速的速度,故应聚焦在减速器出口速度控制。
间隔调速:调整后行车辆在某些减速器上的出口速度;
目的调速:调整溜行车辆在某些减速器上的出口速度;

编组站第五和六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uzw466
  • 文件大小7.89 MB
  • 时间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