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
备考纲要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武汉地震工程研究院
2007-9
地震安评――地震活动性评价
知识了解程度:
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
熟悉(理解并简单应用) ★★
了解(具有相关广泛知识) ★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取决于工作分级、地震环境、场地特点和工程特点等!
地震活动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地震活动性分析
2、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
3、地震危险性确定性方法
第一部分地震活动性分析
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从业人员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应用技术方法的能力,以及对地震资料、地震区带、地震活动性时空特征、构造应力场、场地影响烈度等问题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
范围分:区域和近场区
研究区域活动性的目的:为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
国家标准(GB17741-2005)规定:“区域取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场地外围150km。”
注意:
绝不能不加分析地只取150 km。
考虑因素:
1、存在对工程场地有影响的远场大震;
2、弱震区;
3、地震活动的完整性。
近场区地震活动性
目的: 评定近场区发震构造、厘定潜在震源区边界和震级上限等提供依据。
工作深度和资料详细程度与精度应当比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要求更高。
比例尺不同
对资料的要求不同
工作深度不同
一、地震资料
1、熟悉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
分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今地震目录
历史地震目录:(历史地震资料是指有区域地震台网记录之前依据地震破坏的文献记载分析得到的破坏性地震事件)
《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60
《中国地震目录》,李善邦,1970
《中国地震目录(前1831 -1969)》,顾功叙,时振梁, 1983
《中国地震目录(1970-1979)》,顾功叙,时振梁, 1984
《中国地震简目(前780-1986)》,(三代区划图)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前23世纪-1911)》(四代区划图)
《中国近代强震目录(1912-1990)》
各个版本都有变化!一般使用地震部门正式公布的最新地震目录。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有明显影响的疑难地震必须慎重分析。
其他资料(尤其是1990年以后):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谢毓寿、蔡美彪等,1983) 1 ~ 5 卷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元、明、清卷
地球物理所:中国地震台网目录Ms≥,每年一期
台网中心:中国地震详目,ML=~,每年一期
各省地震局:各省的地震台网地震目录,每年一期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年鉴,每年一期
各种期刊上的研究论文…………。
2、掌握历史地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①时间上的完整性,要求从区域有地震记载以来至上年度12月底止。
②资料的完整性,不能遗漏。注意不同版本目录。
③要收集区域内全部的等震线资料、破坏性文字记载资料等。
整理: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逐条整理。
②整理的内容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中烈度(震级大小)、破坏情况或等震线与文字记载资料、地震有感范围等。
③对有疑问的地震应进一步分析。
分析:
①资料的可靠性分析。
主要针对资料来源,如正史或野史、地方志等,并比较各种不同资料的差异,做出判断。
②发震时间。
史料记载往往是某朝代某年某月某日等,要换成公元年;对某些发震时间模糊的,要根据资料重新判定,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事件对定发震时间有帮助。
③震中位置。
要对各个地点的破坏情况进行判定,并评估地震烈度,将震中位置置于破坏最重的地段。必要时须对等震线根据破坏记载资料进行重新绘制,取极震区的几何中心为震中;对不能勾绘等震线的,可将震中位置限定在某破坏最重的区域内。对大地震,发震断层研究很重要。
④震级大小(震中烈度):
根据破坏情况定震中烈度→震级
根据有感范围大小定震中烈度→震级
根据发震断层参数定震中烈度→震级
⑤对场地的影响烈度:
。
。
、地基、建筑物情况。
3、熟悉破坏性地震的资料考证和现场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在对近场区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时,如对破坏性地震的参数有疑问,应进行资料核查和现场调查,包括:
1. 疑难地震各版目录附录中的疑难地震
2. 有争议的地震如1484年居庸关地震
3. 参数不定的地震如1604年泉州海外7 ½级地震
4. 烈度异常的地震
广泛收集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校核、勘误、考证。而后,根据需要进行破坏性地震现场调查,弥补现有文献资料的不足。
时
地震活动性分析-中国地震信息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