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
第1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学习目标
第2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证血管充盈最佳
让病人手臂下垂
绷扎位置距穿刺点10 ~15cm,松紧合适
时间在40 ~120s内
~
扎2根止血带
穿刺点上下关节处或与穿刺点上下相距15cm
适用于儿童、血管不固定、不充盈、无力握拳的病人
第13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袖带法
局部使用药物
1%的硝酸甘油、阿托品、2 %的山莨菪碱
第14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六、穿刺时无痛技术的研究
手背静脉穿刺首选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手背桡侧静脉穿刺时痛感明显于尺侧
合适针头
~,成人7 ~8号
大角度进针( 60° 左右)
第15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六、穿刺时无痛技术的研究
穿刺后逆时针翻转针180° 至对侧固定
药物:利多卡因、肾上腺素
婴幼儿给母乳、蔗糖、高浓度葡萄糖
儿童给予心理护理
第16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七、穿刺进针角度与方法的研究
逆心性穿刺法
病人手背自然放松的穿刺法
病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
40° ~ 60°进针角度大、压强大、速度快,表皮受损范围小
直接刺入血管的进针方法
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第17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八、穿刺时易见回血的摸索
调节器高调法
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滴管下端
输液瓶挂于较低位
增大输液管内负压法
第18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九、输液后拔针方法的研究
最佳拔针时机
输液管内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
输贵重药品时,嘱病人平卧,提高输液器
第19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九、输液后拔针方法的研究
拔针方法
压迫进针点稍上方
针头在无压力下退出静脉
缓慢拔针
绷紧皮肤拔针
防止拔针后出血
大鱼际按压法
平卧屈肘举手法
第20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十、输液污染的预防研究
药典规定:
每毫升输液药中直径>10μm的微粒须低于20粒,直径>25μm的微粒不高于2粒
输液污染分为
内源性污染:来源于输液产品的制造、贮运中
外源性污染:来源于配药与输液过程中
第21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十、输液污染的预防研究
配置药物方面的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输液方式的变化
操作中的预防
第22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何谓微粒?
静脉滴注药物微粒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的、不溶性的外源物质及可溶而未溶的药物。
何谓输液微粒污染?
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第23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静脉滴注药物微粒种类
橡胶微粒
化学物质微粒(活性碳、粘土、氧化锌...)
各种纤维(生橡胶产生)
霉菌(主要发生在生橡胶)
混合微粒 (淀粉、滤器微粒)
第24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堵塞血管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沉积在肺部或脑部形成血栓性肉芽肿沉积在眼部,形成视网膜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引起炎症和肿块
静脉输液中微粒的危害
第25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输液剂
生产过程,包装容器。
输液治疗过程
药物准备过程、输液治疗器具、
液体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
输液微粒的来源
第26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简称PIVAS。
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受过培训的药技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
第27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从全开放的玻璃瓶--全密闭塑料软袋输液系统其原因在于...
静脉输液容器的演变
Evolution of IV containers from open system glass bottles to closed system plastics
第28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操作中的预防
使用“易折型”安瓿
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度 < 颈段的1/4周,
开启前擦拭颈段以减少微粒污染
提倡使用一次性针头
安瓿置于桌面,针头垂直插入安瓿底部抽药
第29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稀释药物环节
抽吸空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