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尿路结石镇痛疗效观察与护理
徐艳春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尿路结石镇痛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4例尿路结石所致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双氯芬酸钠栓和盐肌肉注射。两组均常规输液、解痉以及抗炎治疗。
疼痛评价标准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和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将疼痛程度分为三级[3]:①0级:无疼痛;②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③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④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面色苍白、呕吐、自主神经错乱、被动体位。
疗效判断与观察 根据疼痛评价标准,将0级、I级判断为有效,将Ⅱ级、Ⅲ级判断为无效。治疗前,治疗组疼痛Ⅱ级14例,Ⅲ级26例;对照组疼痛Ⅱ级10例,Ⅲ级30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用药后30 min、1 h、2 h、4 h时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表1
两组尿路结石镇痛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
有效
30 min1 h2 h4 h总计
治疗组379()20()5()1()2(%)
对照组375()10()11()8()3(%)
由表1可见,治疗组有效35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34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尿路结石疼痛均具有良好疗效。同时,治疗组1 h内有效缓解疼痛29例,%;对照组1 h内有效缓解疼痛15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另外,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出现呕吐7例,头晕、头痛2例,腹泻1例。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包括上尿路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如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发病率可达2%~3%[4]。在我国男性多于女性,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南方多于北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受环境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尿路结石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尿路结石的镇痛效果 目前,尿路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表明结石形成与性别、职业、水质、营养状况、尿流阻滞、尿路感染、异物、长期卧床、肾髓质超微结构的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6]。而尿路结石所致疼痛,是因为结石堵塞肾盂或输尿管,引起黏膜损伤、炎性反应以及肾盂或输尿管平滑肌反射性地收缩痉挛,持续平滑肌收缩痉挛加重了结石对肾盂或输尿管的损伤,从而引起剧烈绞痛。临床上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物、阿片类药物等止痛药物,但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药物成瘾性大、不良反应多,急需寻找非阿片类的有效止痛药物。双氯芬酸钠栓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酶,阻断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有效抑制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传入丘脑中枢,减少外周神经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镇痛、抗炎效果[5]。本文应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尿路结石疼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尿路结石镇痛疗效观察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