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应重在弘扬民族精神
韩淑芬 摘 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好作品,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探讨在古诗文教学中实现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古诗文教以各抒己见。”
班上的郝某思维敏捷,回答问题很积极,他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也觉得这几个刺客并非英雄。好男儿当苦读兵书,勤学武艺,统率三军,或者出谋划策,富国安邦,使人民安居乐业……”
焦同学不紧不慢地站了起来:“我们不要忘了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群雄纷争、天下大乱,诸侯权贵们盛行豢养门阁来保护自己,以恩义待之,这样就培养了一批所谓的死士——愿意为别人效力以至不畏死亡,即‘士为知己者死’,刺客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有些刺客的形象也高大得很啊!”焦某说,“我记得一本书上写道要离。他回吴国之后,阖闾在金殿上要封他做官,他坚决不受。还说自己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说完就自杀了。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不也慷慨悲壮吗?”
看看差不多了,我适时停止了同学们的讨论,要把他们的讨论深入地引导下去才能触摸到问题的本质呀。所以我适时引导学生,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实例:“看来,刺客有重义和好勇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句名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初二时,我们曾背诵过这句名言)看来,对待刺客,对待那个特殊年代的‘士’阶层,我们也要一分为二来评价呀。我这里有这样一个实例是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中真实的一幕:煤炭港大屠杀幸存者在证词中说:‘14日,来了不到200多个日本兵,从和记洋行避难的几千难民中抓出了2800多个年轻人,押至煤炭港屠杀,两千多人中只有几个幸存者……屠杀前负责看守的日本兵不到十人……’”
“啊……”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悲愤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触动吗?”我因势利导。
PC同学站起来:“这个实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时只有几个拿枪的鬼子,却困住了两千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如果当时有能不顾生死、挺身而出的人,两千多中国人也就不会白白丧生了。”
“所以我们得重新审视刚才讨论的问题。”小郭老师发言了(他叫郭某,是班长,同学们都叫他小郭老师):“孟子说的舍生取义不就是在大义面前不计个人生死吗?刚才我们讲的几个人不也是这方面的典范吗?”
他的话还没有讲完,我就发现袁同学急急地举起了手:“老师,老师,我改一下观点,他们不是傻瓜。回到几十年前煤炭港大屠杀时,我第一个冲上去。”
“我第二个冲上去!”我紧接着说。全班同学都笑了。
在一片笑声中,我又加以引导,“古时的刺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杀手有区别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新一轮讨论的热潮又开始了……
五、开展写作训练,明确古诗文思想内容的现实意义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名篇。它通过描写居室的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况,来表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与安
古诗文教学应重在弘扬民族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