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铸件铸造缺陷及防止对策
清华大学 曾大本
1、铜合金铸件缺陷及其主要原因
2、艺术铸造铜合金的冶金特性
3、铜合金的熔炼原理及工艺
铜合金铸造缺陷的大分类
表1
铜合金铸造缺陷的大分类( 铁
铁的主要作用与镍相似,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强度,改善着色性能。但含量必须控制在5%以下,否则使青铜发脆,同时降低耐腐蚀性能。
锡青铜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⑤ 铝
在锡青铜中铝是有害杂质,它使着色困难。%,表面便从暗红色转为金黄色,进而成银白色。但在无锡铝青铜中,铝能提高强度、耐腐蚀性和铸造性能。
⑥ 磷
%~%的磷来脱氧,以改善铸造性能,过量易产生脆性相Cu3P,且降低着色效果。
⑦ 硅
青铜中加入硅,便会使其机械性能及铸造性能恶化,但能增加耐腐蚀性能,硅使表面呈暗赤色到茶色,有时呈葡萄色,因表面覆有一层很致密的SiO2膜,使着色困难。
艺术铸造用的锡青铜
表4
(1)铸造响铜是一种锡青铜或硅青铜,含锡量一般较高,由图4可知,这种锡青铜具有高的强度和低的塑性。表5为部分响铜的化学成分。
响铜的铸造性能很好,可浇出各种精巧艺术品,但是含锡量过高易碎,并且硬度高,加工也困难。
部分响铜的化学成分
表5
(2)铜镜问世于玻璃镜之前,人们以锡青铜经研磨抛光后制成燧(聚光镜,取火用)和鉴(镜子)。表6为部分战国、汉、唐铜镜的化学成分。由图5、图7可见,铜镜的含锡量很高,故色白,硬而脆,磨抛后镜面既白且亮,反光性能好,利于映像,但易碎。唐以后,铜镜中锡量渐少,锌量增多,颜色变黄,映像效果变差。
表6 部分战国、汉、唐铜镜的化学成分
铝青铜
铝青铜是含8%~12%Al的铜铝合金,色泽金黄,大气中变色缓慢,也可作为艺术铸件用铜。
图8 Cu-Al二元相图
α相为铝溶于铜的固溶体;
β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3Al为基的固溶体,强度高,塑性好;
γ2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32Al19为基的固溶体,性硬而脆。
因此,合金中γ2相含量过多会使合金变脆。
在缓慢冷却条件下,β相发生共析转变
形成的γ2相使合金变脆——称“缓冷脆性”。
快冷时,β相来不及共析转变,合金组织为α+β相,强度高,塑性好。所以,铸件可在750℃左右空冷或水冷,以防缓冷脆性。加入合金元素,如Mn、Ni等可抑制缓冷脆性。
铝青铜是工业中最常用的一种无锡青铜,其强度、塑性、化学稳定性及致密性均由于锡青铜,且铝青铜中不含锡,成本也较低,可用来代替锡青铜浇注艺术铸品。但铝青铜熔炼浇注时极易氧化吸气,且收缩大,铸件易产生气孔、缩孔,表面夹渣和裂纹。
黄铜有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之分,普通黄铜为铜锌二元合金,若加入少量其他元素就构成特殊黄铜。黄铜由于色泽金黄而诱人喜爱,是一种主要的艺术铸造合金材料。著名的武当山金殿、宣德炉等明代艺术铸件就是用黄铜铸造的。
锌在黄铜中作用主要是提高强度,改善铸造性能。
图9 Cu-Zn二元相图
常用的二元黄铜平衡状态组织有三种:
含锌量小于38%时为单相α——小黄铜
含锌量为38%~47%时为α+β——α+β黄铜
为47%~50%时为单相β——β黄铜
普通黄铜的耐蚀性和加工性能等不够好,然而含8%~20%Zn的黄铜色泽金黄,为α单相组织,抛光后经大气腐蚀,会显出金黄色的斑块,因此在铸造艺术品中应用较多。
在铜锌合金的基础上加入锰、铝、硅、铁、锡、铅、镍等合金元素,就构成了三元或多元铜合金。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后,黄铜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特殊黄铜的组织和普通黄铜相似,主要组成仍然是β和α相。
加入合金元素对组织的影响反映在二元相图上,主要是使相区分界线的位置移动了,改变了组织中β和α两相的组成比例。因此可把合金元素对黄铜组织性能的影响,折算成锌的影响,称为“锌当量”。
表8 各合金元素的锌当量
合金元素的作用 :
(1)铁
黄铜中加入铁的加入量一般为1%~3%。它可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硬度,增加耐腐蚀性,但超过这个数值,则使合金发脆,降低塑性和耐腐蚀性。
(2)锰
锰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增加抗腐蚀性能,且不降低塑性。
Cu-Zn-Mn系合金的颜色逐渐由红变黄,由黄变白(图10)。当含锌量为30%时,只要加入10%的锰就可使合金变为类似镍白铜所具有的美丽银白色
铜合金铸件铸造缺陷及防止对策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