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历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教参中有集中表述。只是在教参中教学目标被细化 为态度价值观;能力培养;基础知识;学法指导四部分。我理解教参中的学法指导就是新课 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因为这三位目标在教参中都有详细表述,所以在此就、教学目标:
历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教参中有集中表述。只是在教参中教学目标被细化 为态度价值观;能力培养;基础知识;学法指导四部分。我理解教参中的学法指导就是新课 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因为这三位目标在教参中都有详细表述,所以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二、本课的知识结构:
使用地图册上的图示:
和人教版旧教材相比,最明显的变化之处在于题目。旧教材的课题是“东汉的兴衰”,强 调东汉政治是的发展过程。北京版教材的课题改为“光武中兴”,更突出具体的人物和重点知 识;第二处变化是第二个子目的标题。人教版旧教材的标题是“外戚宦官专权”,北京版教材 改“专权”为“擅权”。(查阅汉语词典:专权是独揽大权;擅权是独揽权力);第三处变化在 于黄巾起义这一子目。人教版教材将黄巾起义作为本课的重点只是叙述的要比北京版教材详 实一些,特别是人教版教材在此问题上提到了地主武装,为后面汉末的军阀割据和三国鼎立 局面的出现作了铺垫,而北京版教材则根本没有提及“地主武装”这一概念。
三、地位分析: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东汉作为本阶段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本课即为东汉王朝的政治发展史。
承上:东汉沿袭了西汉以来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措施。从政治制度上讲,它废除除了王莽 建新的弊端,恢复了西汉的政治、经济政策,对比前两课可以看出,两汉王朝都实行了休养 生息政策,且都采取了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光武中兴就是光武帝经过了30 年的励精图治、 借鉴了西汉初期的治国经验,是衰败的汉朝重新开始振兴。另外,在民族关系上,东汉对西 域的经营、对匈奴的政策也在继承西汉的做法。
启下: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擅权的局面,导致统治的腐败与黑暗,并最终引发 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是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而在 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政府借助了地主武装的力量。一些豪强地主则乘机组织扩大私 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袁绍、曹操等人即是这一时期崛起的封建 军阀。而这种封建军阀割据战乱的最终结果则是魏、蜀、吴三分天下,我国历史进入魏晋南 北朝时期。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课课题虽然是“光武中兴”,但编写线索仍旧是东汉的兴衰。“兴”是指刘秀建东汉后实 施的调整措施,不仅扭转了王莽建新给社会带来的严重破坏,而且使东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封建君主专制继续加强,东汉政权得以长期延续。“衰”是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它使
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同时起义还出现了有组织、有准备的特点。所以我想,虽然 教参只确定光武中兴为教学重点,但对黄金起义的处理也不应过于淡化。
难点分析: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 族的阉割过的男子。两者的社会地位截然不同,但他们却能越过皇帝对国家大政方针发号施 令,是谁给他们的权利?皇帝为什么听之任之?而这两股势力还互相打击,交替掌权,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作为初一刚刚系统学习历史的学生来说是
新建 光武中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