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doc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入我科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按入院先后分2组, 伊布利特组患者34例,普洛帕酮组33例,分别静脉应用(1~2次,每次10 min推注)伊布利特( mg)和普洛帕酮( mg)。结果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转复窦律分别为90%和65%。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21±19)min和(35±8)min。结论伊布利特与普洛帕酮比较,具有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疗效确切,转复窦律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用药期间应注意心率及QT间期的监测。
【关键词】伊布利特; 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洛帕酮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40例发作持续时间<90 d的心房扑动患者,排除①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②心功能Ⅲ级以上;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心率<50/min;④房室阻滞(二度及以上);⑤有尖端扭转室速发作史;⑥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 kPa),或>180 mm Hg;舒张压<50 mm Hg或>110 mm Hg;⑦血钾< mmol/L;⑧QTc≥440 ms。且具备①发作时间>48 h者已给予正规抗凝治疗;②经Ⅰ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已停药5个半衰期或以上;③年龄18~70岁;④体重>60 kg;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院顺序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 伊布利特组34例,普罗帕酮组33例。
相关检查①注药前:血、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超声心动图;②注药中心电及血压监测;③注药后观察4h:复查心电图(共4次:注药前、注药结束即时、注药后30 min、注药后4 h)、血压。
mg,10 min内静脉缓注。如需要10 min后行第2次注射, mg; mg,10 min内缓慢注射。如需要10 min后行第2次注射, mg。在给药中出现:①转为窦律;②QTc>550 ms;③心率<50/min;④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
疗效评价有效:转复成功(注药后90 min内转复的为成功;90 min至4 h内转复的只做记录,不列为成功病例;90 min内转复成功复发者仍列为转复成功者);无效:未达到上述要求者。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

2 结果
%(30/34),普洛帕酮组65%(22/33)。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组转复率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未转复窦性心律但心室率降至100/%(28/33)。但伊布利特组未转复窦性心律者其心室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复率有明显影响。伊布利特组平均转复时间(21±19)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量为(±)mg。普洛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8)min,转复窦性心律时平均使用

伊布利特和普洛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例疗效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