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念书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昼耕夜诵:白天耕作,夜晚念书。比喻念书勤奋。
只需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念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诗礼人家:世代念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三余念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念书。
然荻念书:然:“燃”的本字,焚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奋发念书。形容勤学苦读。
七行俱下:念书,同时读七行。比喻特别聪明。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念书的人
牛角挂书:比喻念书勤奋。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穷,刻苦念书。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念书。形容家境贫穷,刻苦念书。
纳士招贤:〖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念书人。招收贤士,采取书生。指搜罗人才。
目不识书:谓念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念书用功,有恒心。
两脚书橱:指念书好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立地书橱:比喻人念书多,学问文博。
立地书厨:比喻人念书多,学问渊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念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得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念书声。指诵读娴熟、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
念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开卷:翻开书本,指念书;部分国:利处。念书总有利处。
据鞍念书:在马背或驴背上念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九儒十丐:儒:旧指念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念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鄙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念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念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念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念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念书。形容刻苦攻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难得者,无过念书也。”【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示例】【故事】
浑浑沉沉: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念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念书。用以夸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髓。比喻念书吸取其精髓。
倒背如流:形容念书或背书流畅娴熟。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念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读书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