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诗词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05月24日 版次:35 作者:
很多人都知道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但很少有人知 道,这座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明珠的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 人纳兰性德就出生“成德”这两 个字就逐渐地被人遗忘了。
纳兰性德天资聪敏,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 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 1676 年)补殿试,考 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 皇帝赏识。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 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故被 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 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性德邀约好友赋诗唱和。第二日,性德患寒疾,
七日后病故。纳兰性德后葬于海淀区上庄乡上庄村北的纳兰家族墓地中。
家族墓地附近建有明府花园
除了在什刹海的府邸,纳兰家族在北京海淀区上庄乡皂甲屯附近也有一片比 较集中的居所。当年,纳兰性德的祖上因为征战有功,在京师西北皂甲屯一带有 圈地,这里一直是明珠的乡下郊园,后来,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坟。修完祖坟后, 明珠在南面隔河重建了新的庄园以及祠堂等建筑,当地人称明府花园。
纳兰家族墓则位于宅园北侧,分为南北两处墓地,分别称为南寿地和北寿地。 这里共埋葬了纳兰家族五代 21 人,并且在园寝区域内建有享殿、石供案、碑亭 等建筑,规模极其宏大,在当地被称为“小十三陵”。在明府花园附近,还住有 不少守墓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纳兰家族墓地最后一位安寝的揆叙夫人 耿氏,向康熙帝奏陈:“更臣妾有使女十人,太监杨植伏侍日久,听伊等从父母 自去或与臣妾守坟墓。又前年曾挑家人三十二房,二十房已往皂甲屯守臣夫坟墓, 其胡然、王联奎、安畲、彭寿、三小子、长岱十二房亦与臣妾守墓。”从这篇文 字可知,仅揆叙及其夫人去世后,看坟守墓之人就有将近 40 余户。
后来这里发展为村落,便被改名为“立新庄”。随着这座“新村”的规模不 断扩大,逐渐和西侧的一个名为“尚庄”的村落合并为一体,所以“立新庄”也 便利用了“尚庄”的发音而改名为“上庄”了。
可惜的是,纳兰家族的墓葬基本都被平毁,现存与纳兰家族有关联的就是他 们的“家庙”——位于上庄乡永泰庄的东岳庙。据永泰庄东岳庙《重修东岳行宫 碑记》记载,明珠每年都要到祖坟扫墓祭祖,见附近三座古刹年久失修,就有了 修复之心。但因繁忙,一直未能如愿。临终之前,嘱咐总管安尚仁,一定要完成 修庙夙愿。安尚仁于十年后大兴土木,用了三年时间,于康熙五十九年( 1720 年),将东岳庙、龙母庙、真武庙修葺一新。为了让后人记住纳兰家族修庙的功 德,安尚仁将东岳庙的西转角殿设为纳兰家族祠堂,在龙母庙和真武庙供奉明珠 牌位。
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东岳庙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庙宇最南端的建筑为三 座门式的山门。其中西门已经无存。中门立柱上六攒重昂单翅斗拱建筑样式十分 独特,值得一观。山门内东西原有钟鼓楼,
纳兰性德的诗词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