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刘海燕 吕文明 The Middle Axis Art ofVersailles Garden and Its Influence to Urban
刘海燕吕文明LIU Haiy困难的条件下,才能证明我们的能力”。路易十四就是想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造出世界上最宏伟的宫苑,非此不足以证明国家的强盛和君权的伟大,非此不足以相称于他君王无上的光荣。
历经26年之久建成的凡尔赛宫(图1)占地面积为1500hm2,为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仅花园部分面积就有100hm2。凡尔赛宫苑可分为三部分:宫殿、花园、林园。整个宫苑东西向布局。宫殿座西朝东,它的中轴线向东、西两边延伸,贯穿并且总领全局。东面庭院东入口处有军队广场,从中放射出三条林荫大道穿越城市。园林布置在宫殿之后,也就是西面,近有花园,远有林园。园林中,道路呈几何规则式,中轴线长达3km,统领全园,在局部再形成些次要的轴线式布局。
从巨大的凡尔赛宫殿前向城市延伸出三条呈放射状的大道,其中两侧的大道通向两处离宫,中间的大道通向巴黎市区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三条放射路之间约成20°-25°交角,三条道路一起约为50°角,这样人们在观赏时道路及远景就能很好地被包含在一个单一的视野内。同时,这三条大道都汇集于宫殿,正如统治者把分散在封建家族和自治市镇的政治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一样,何等的至尊至贵。站在国王的起居室朝东眺望,只见三条壮观的林荫道从这里放射出去,似乎是通向法国各地、通向世界各地;又似乎是从四面八方回归这里,让人觉得凡尔赛不仅是法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这种观感上的唯我独尊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从宫殿出发,凡尔赛宫苑中轴线自东向西(图2),有3km之长。“拉托娜泉池”是花园中轴线的起点,其题材来自于神话故事中年幼的太阳王和他母亲拉托娜落难时遭人唾弃的故事,隐喻了以“太阳王”自居的路易十四同样磨难重重的幼年时光以及在母亲的庇护下渡过难关的往事。
中轴线往西,经过宽阔的国王大道,便是“阿波罗泉池”。在这个椭圆形水池里,太阳神阿波罗驾着他的巡天车,迎着初升的朝阳破水而出,一时间池中水花四溅,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这组开始巡天的阿波罗雕像,隐喻着年青的国王路易十四已经开始大权独揽,如日中天。
“阿波罗泉池”的西边,一条宽广壮阔的大运河占据了中轴线一半的长度。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白天驾驶着他的巡天车,给广阔的大地带来光明、生命和仁爱,黄昏时分,他在遥远的西海结束一天的旅程,然后,乘金船返回东方的家中。所以,为了完整地表达中轴线的设计意念,在轴线的西端设置一条长1650m、宽62m的大运河,象征着传说中的西海。每当日暮时分,太阳的余辉使运河水面金光熠熠,想必那是阿波罗回程的金色帆船。面对这幅壮丽的景象,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雨果写道:“见一双太阳,相亲又相爱;像两位君主,前后走过来”。一双太阳,指落日和它的倒影;两位君主,一位是阿波罗,另一位便是路易十四。
中轴线艺术特色:
凡尔赛宫苑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集中、最成熟的体现。古典主义者讲究布局的严谨和井然有序,讲究构图的几何性和统一性,讲究主次有序和轴线明确。它的关键在分清主次,分清统率部分和被统率部分。因此,中轴线突出就成了定则。这种构图就是一种绝对君权时期专制政权的图解:国王集权利于一身,他是封建等级制的最高层,他统率全局。
凡尔赛宫苑中宏伟壮观的中轴线不仅统率着全园,也是全园的艺术中心。中轴线的艺术主题就是整个宫苑的艺术主题: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从拉托娜泉池到阿波罗泉池再到大运河,表面上表现了太阳神阿波罗从幼小到长大、然后巡天的过程,实际上隐喻了路易十四的辉煌人生,歌颂了路易十四的伟大。同时,东西向布置的中轴线也迎合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运行轨迹,太阳可以日出日落、周而复始的永远循环,那么以“太阳王”自居的路易十四及其王朝不也可以永远的辉煌吗?
宫苑中轴线上,最美的雕塑、水池、喷泉、植坛等依次展开。此外,还有几条次轴和横轴,理性地衬托着主轴线。整个园林的布局就是个秩序严谨、主次有序的大几何格局。
3从凡尔赛到巴黎:君主的光荣无所不在
凡尔赛宫以古典主义设计手法尤其是通过中轴线的艺术处理体现了绝对君权的伟大,然而,君主们绝不会只满足于区区郊外宫苑中的有限寄托,他们更需要通过城市和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建筑,来表达他们日益强大的权利和日益富足的经济实力。与此同时,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们敏锐地发现了勒?诺特尔式园林中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和圆形交叉点的美学潜力,并迅速将它们运用到城市空间的设计中,这种设计思想当然得到了君主们
凡尔赛中轴艺术及城市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