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遗憾
------《庖丁解牛》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语文组 陈海涵
又见凤凰飞,姿态依然秀美!去年是初始,今天就是相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站上了凤凰的舞台,接受磨练,体验重生无尽的遗憾
------《庖丁解牛》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语文组 陈海涵
又见凤凰飞,姿态依然秀美!去年是初始,今天就是相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站上了凤凰的舞台,接受磨练,体验重生。
“海涵,你怎么笑得这么可爱?”黄老师似乎“不解”。我也感到自己笑容满面,因为我总是把快乐写在自己的脸上。面对我熟悉的学生,我渴望轻松愉快的交流。更不用说今天有很多给我加油鼓劲的前辈和朋友,我为何不轻装上阵呢?尤其是送上祝语,结束课堂后,我顿觉超脱,飘飘然!就像庖丁解完牛一样,“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从容自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或许这就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
当然,这种感受的由来还得归结于本课的问题设计。一篇课文,就像结构复杂的牛,怎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提纲携领?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有效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全文,更好地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我博采组内老师的意见,全文主要以四个问题贯穿:①庖丁的解牛技术如何?②庖丁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③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④《庖丁解牛》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体会文章的寓意。又能从文本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有所思,有所得。问题的逐个解决,课堂的层层推进,促发新的思考,收获新的认识。看到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时的笑脸,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课堂活跃,过度自然,设计合理,从容镇定。一切似乎尽在掌控中。但当我步出教室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像是一堂语文课吗?那么“语文味”又在那里?见到邢老师、袁老师、翁老师时更坚定了我的体会。我对文本的分析还不够,尤其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虽不能说是完全脱离文本,但解读不够深入,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让学生认真体会庖丁解牛勤学苦练的三个阶段;如果能让学生认真体会庖丁那把用了十九却像“新发于硎”的刀;如果能让学生认真体会庖丁解牛后“善刀而藏之”的谦虚,那么学生对庄子的养生之道不就迎刃而解,不言而喻了吗?依理、慎行、藏锋这些如此重要的信息,不就是养生之道的关键吗?为什么不认真品读呢?从文本出发,体会思想,这是一堂语文课的精髓!可惜我没有很好的利用!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也是最大的收获!
虽然说本堂课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但也存在一点不足。对“道”的理解似乎太狭隘了一些(我板书为“自然规律”)。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的问题都围绕“道”而展开,以“道”为中心目标,把“道”讲通,庄子的养生
无尽的遗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