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电炉操作工操作规程
电炉操作工操作规程
一、岗位任务
按时监视电极压放距离和压放程序进行,防止电极下滑或放不下来。
10、电极焙烧操作,应认真听从班长的指令,精心操作,逐步增加焙烧电流,不得盲目增大电流,造成电极流糊事故发生。焙烧某一项电极的电流值,是其它两相电极电流之和,由其它两相电极的电流来调整此焙烧相电极电流以达到焙烧相电流满负荷至电极焙烧成熟,焙烧相电极在焙烧期间,以防刺火造成电极软断漏糊,和设备损坏等。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电。
11、当电极达到下限位时及时通知班长采取措施。
12、当电极升降油压泵发生故障时立即通知油压操作人员倒至备用泵工作。
13、调整炉料配比需填写炉料变更单及班长签字。
14、经常观察各类炉况仪表是否符合炉内实际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班长,进行处理。
15、经班长允许,出炉时适当调节电压。
16、随时注意供料系统、输送系统的运行情况,出现异常随时向班长反映,以便及时处理。
17、一般停炉给电后,按以下要求增加负载:
a)0-3小时停炉:先迅速加载至停电负载的75%,之后,再用一半停炉时间均匀提高负载至满载(停炉前的负载)。
b)3-8小时停炉:迅速加载至25-30KA,再用一半停炉时间均匀提高负载至满载。
c)8小时以上的停炉及非计划停炉迅速加载至25-30 KA,再以5 KA/h的速度增大负载,断电极相电流的增加按实际情况进行。
d)重新启动过程中,当电极未烧结好时,不得提升电极,需调节电流时,用另两相电极进行。
e)重新启动后,出现电极工作长度不够的情况时,应压放电极至正确位置,总压放量需要过大时,用提高压放率的办法进行处理。压放率可增至正常压放率的倍(注:压放率指一定时间内的压放次数)。
18、按规定和要求认真填写生产记录和配电记录。
3、焙烧电极操作
关闭净化系统的“手动阀门”,打开出气烟囱阀,打开三个大面的观察门。
启动三相电极的加热风机及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开启12kw。
经与电气人员协调,无任何问题后,由车间负责人下达送电指令(此时三相电极与料面距离为150mm),当班班长按下送电按钮。
下落电极以其触及料面进行送电引弧。
待三相电极发弧正常后,要注意保持三相电极持续触及炉料,但不可过分下落电极,更不能使电极产生明弧防止刺破电极壳外壁,听到轻微放电声即可。当把持器位置低于150mm时,可从观察孔人工加入适量碳素原料,以免烧损设备或电流太小,坚决不能在初期使电极产生明弧现象。
随碳素原料温度的增加,比电阻逐渐降低,负荷逐渐增大,当负荷达到仪表能控制时,使功率在500KW左右之后,可根据情况缓慢增加电流。
焙烧应均匀进行,三相电极必须平衡,同时根据气体散逸情况判断电极的焙烧情况,并正确调节电流或增添碳素原料,以控制电流使负载增加速度与焙烧程度相适宜,视电极成熟情况适当压放电极(一般控制在2-3小时/次),并逐步增加二次电压级数,产生弧光以不烧穿电极壳造成漏糊为准。烧结逐渐成熟,导电能力增加,焙烧区逐渐上移已十分缓慢时,电极焙烧已基本完成。当电极焙烧时的电流是否合适及焙烧状况可停电进行观察。焙烧电极大约需4-6天。
焙烧电极期间可适当加入高配比炉料,电极焙烧长度达到工艺要求时,经车间负责人认证检查认可后,方可结束电烘炉。
压放电极长度不得超过20mm/2小时。
4、电极操作
电极的工作端应保持在料面以下1100-1300mm。
电极糊柱的高度应保持在导电接触器顶部以上4m。
电极下放量程为20mm,采用勤放少放的原则,间隔时间一般为30分钟-3小时,电极筒上做好下放距离标记。
做好每天的下放长度,升降高度和电极入炉深度的记录。
计算电极消耗,根据电极消耗量可采用定时自动放电极或手控放电极操作。
手动压放电极操作
将手动/自动选择开关转到手动,点击开始压放按钮,这时程序开关启动并依次松开提高加紧装置,当所有6个装置都在高位时,系统自行压放电极回到低位。
(2)定时放电极操作
将选择开关转到自动,并给定定时器每次放电极之间的时间间隔后,电极在达到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与手动控制相同地方式)放下电极。
5、停电操作
1、正常停电时,将电极自动调节转为手动,并在停电将负载降至最低级或按班长要求进行操作。停电后记录时间,并关闭停送电按钮,以防误操作。
2、停电后按班长得指令进行电极升降操作。
3、操作时遇到电极事故,设备严重事故(炉内大量漏水;水管油管脱落或崩裂;油压系统失灵等)、电气系统有严重故障等情况应以紧急停电处理。可以立
电炉操作工操作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