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大气环境规划.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大气环境规划
一、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1、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
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城乡总体规划分为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能区。程序和方法如下:
(1)调查区域现行的功能区划
(2)提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①提出方案依据:
表6-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功能区
范围
执行大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
一级
二类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及广大农村
二级
三类区
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
三级
②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③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宜粗不宜细
④征求各部门意见
⑤绘制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当难以明显划分时可以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来确定这些子区的环境功能划分.
二、大气总量控制
(一)概述

(1)什么是总量控制?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
①控制区域排放总量
②优化分配到源
③治理超额排放的区域和源
④确保控制区实现环境目标
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1)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 (2)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①等比例削减原则 ②A-P值分配原则 ③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3)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①源强优化规划分配原则(使削减量最小)
②最小治理费用的分配原则

①浓度控制法
针对单个污染源的控制方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首先是浓度开始,这推动了污染治理和燃料结构的改革,但浓度控制法有其弱点。
浓度控制法弱点



②P值控制法
式中: Qpki----第i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允许排放率限值,t·h-1;
Pki----第i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点源排放控制系数,t·h-1·m-2 ,
He----排气筒有效高度,m,
P值法优缺点
优点:
克服浓度法的一些缺点,确定Q与He关系,从烟囱高度来控制排放率。
其理论基础是:Cmax与成正比

第三章 大气环境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80 KB
  • 时间2017-07-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