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篇 编制说明和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对象为滁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的敬梓路三期(金陵路—紫薇路)道路工程。
,实质性响应业主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
《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有关文件;
、科学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
,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营理、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二、编制依据
、设计图纸及答疑资料;
;
、采集、咨询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工程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工程施工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
第二篇 工程概况
敬梓路(金陵路~紫薇路)为新建道路,起点与规划的金陵路衔接,终点与规划的紫薇路相交,本条道路是物流园区东西向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为区域交通服务。
本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路幅宽50米,(人行道)+(辅道)+3M(绿化分隔带)+(机动车道)+ 5M(中央分隔)+(机动车道)+3M(绿化分隔带)+(辅道)+(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K1+200小桥与路线正交,,上部采用13米预应力空心板梁,,下部采用桩接盖梁桥台,。
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交通走廊,完善市域道路骨架路网,加快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滁州市的城市功能,促进了滁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增强滁州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设计标准
从本项目整体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分析,本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其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标准值
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Ⅱ级
2
设计速度
km/h
50
3
道路红线
m
50
4
荷载等级
公路-I级
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6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2675
7
道路最大纵坡
%
8
道路最小纵坡
%
9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6000
1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6000
11
停车视距
m
60
12
机动车单车道宽度
m
~
13
路面标准轴载
BZZ-100
14
设计年限
年
15
15
排水工程
设计重现期采用p=1年,地面综合径流系数Ψ=
二、工程地质条件
、地貌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 31°51´ ~33°13´ 、东经117°09´ ~119°13´ 之间。东与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毗邻,南与南京市相望,西和西南与合肥市、巢湖市相连,北和西北与蚌埠市、淮南市相依。滁州市区距省会合肥市铁路里程为256 公里,距江苏省省会南京市铁路里程56公里,直线距离只有 50公里。
滁州地势西高东低,滁州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平原区和水域四大类型。路线经过区域地形较简单,起伏不大。地面高程为 13~22m。拟建道路均为新建道路,新建道路地表为水稻田、旱地以及其他经济作物。路线经过区域属江淮波状平原地貌,本区微地貌单元主要为:岗地地貌。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Q3)可塑-坚硬状态粘土组成,局部路段分布有可塑状态粘土及第四系全新统(Q4)填土。路线经过一些沟渠,沟渠底部普遍存在流塑状态淤泥及淤泥质土。
滁州市的沿淮地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全市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步、雨量适中、梅雨明显、冬寒夏热、春秋温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同时,由于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常有低温、大风、暴雨、冰雹、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交替出现。全市平均气温 15℃上下,全年中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 1-2℃,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之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1000 毫米,平均日照时数约为 2079-2269小时,平均霜期在 144-157天之间。
总体来看,本项目地形地质条件是适宜修建道路工程的。
三、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路幅宽50米,(人行道)+(辅道)+3M(绿化分隔带)+(机动车道)+ 5M(中央分隔)+
敬梓路三期(金陵路—紫薇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