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南壁两侧壁画浅析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高飞梅
学号:2010213005
专业:美术学
指导老师:王丽雯
目录
摘要……………………………………………………………………………………………1
一、绪论
……………………………………………………………………1
…………………………………………………1
二、万佛殿南壁壁画的内容、题材和创作年代
……………………………………………………………………………2
……………………………………………………………………………2
………………………………………………………………………2
………………………………………………………3
三、万佛殿南壁两侧壁画的艺术特色
………………………………………………4
…………………………………………………………………4
…………………………………………………………………4
…………………………………………………………………4
…………………………………………………………………4
…………………………………………………………………4
……………………………………………………4
……………………………………4
《行脚僧图》的影响…………………4
结语……………………………………………………………………………………………5
参考文献………………………………………………………………………………………5
附图……………………………………………………………………………………………7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南壁两侧壁画浅析
学生姓名:高飞梅指导老师:王丽雯
内容摘要: 明清时期由于保存壁画数量甚多,研究难以全面深入。关于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的壁画,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选取万佛殿南壁板门两侧的两幅壁画,通过实地考察、查看县志和碑文,搜集壁画及寺院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得出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南壁板门两侧的壁画题材内容为寒山拾得“二圣”,绘制年代为清嘉庆年间。这两幅壁画选取了民间流行的“和合”题材,在佛教寺观壁画中极为少见。其人物刻画及表现方法受五代绘画风格的影响,构图借鉴唐五代时极为流行的《行脚僧图》,努力与殿宇建筑和殿内彩塑风格保持和谐统一。
关键词: 镇国寺万佛殿清代壁画和合二圣
一、绪论
平遥镇遥镇遥县古城东北15公里襄垣乡的郝洞村,,古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寺宇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分布(图1)。寺院两侧为禅院,寺内建筑组成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正中以天王殿为山门,左右各有砖券腋门1道,两侧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入山门,正北面是寺院主殿——万佛殿,殿前东西廊庑各5间,原为东西碑廊,东碑廊已毁,今存西碑廊。殿两侧砖券腋门各1道,由此通向后院,后院东西配殿各5间,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配殿之北又各有厢房3间,正面砖砌窑洞3间,上建佛殿3楹,楼之左右各建耳殿3间,为经堂与藏经之所。
目前关于平遥镇国寺的研究多集中于万佛殿五代建筑和彩塑,关于绘画除了书中偶有一星半点的提及外,仅有刘梦雨、雷雅仙《平遥镇国寺万佛殿椽头彩画初探》一文,壁画方面的研究几乎属于空白。本文选取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南壁板门两侧壁画作为研究课题,试图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图片资源分析,来确定壁画的绘制年代、题材内容,从而揭示其艺术价值。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壁画现状考察:
万佛殿(图3)堪称“千年瑰宝”。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殿金、元、明、清屡次修缮,至今仍保留五代风格。万佛殿属厅堂式建筑,单檐九脊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身前后当心间辟门,穿此过门便可通向后院。其主体木构和殿内彩塑均为五代遗物,是一座极为珍贵的文物建筑。
殿内佛坛正中设须弥座,坛上塑主尊释迦牟尼坐像,围绕主尊两侧的有阿难迦叶两大弟子,依次分列有二菩萨、二供养菩萨、二供养童子及二天王。
万佛殿壁画总面积为93㎡(图2),分布于殿内四壁,东墙、西墙及北墙绘有小佛像,以坐佛为主,每尊小佛像坐于莲花座上,排列整齐,分别两身或三身为一组,共为5层。本文选取南墙板门两侧
高飞梅简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