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指南针(附教学反思)
《做一个指南针》
方雪云
【整体设计】
《做一个指南针》作为三下科学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课安排了制作指南针的活动,通过这项活动,能够满足学生有了小磁针,要让它能指示南北方向,接下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自由旋转)
,小组讨论设计:选取哪些材料可以使磁针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有什么困难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水浮法:底盘不能太大,否则不易自由旋转;悬挂法:重点要解决平衡问题)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我们知道安装磁针大致有2种方法:水浮法和悬挂法。
出示实验要求
4. 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安装磁针.
?根据什么来判断成功了?(能够准确指示南北方向)
【设计思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明确“磁针只有在能自由转动情况才能指示南北方向”,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设计磁针可以自由转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作品欣赏的方式降低学生操作难度,引导学生安装磁针。最后让学生检测自制的指南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四)交流展示
(重点放在优点,缺点及改进上)。
3.展示教师作品,学生评价。
【设计思路:通过积极地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制指南针。】
(五)作业
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重新做一个指南针!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做一个指南针。】
教学反思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在交流中设计实验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学会科学表达和倾听,是提升学生探究成效、获得发展的关键一步。
今天这堂课,在交流中设计实验方案,我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一能引导学生讨论清楚,如在交流做磁针的方案时,学生回答用磁铁摩擦钢针,我进一步引导:用磁铁的哪个部位摩擦?怎样摩擦?并给学生作出具体的示范;在交流安装磁针的方案时,针对学生不好把握重心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具体的讨论。学生汇报时,我注意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如:当学生发言后,我经常问 “对他刚才讲的实验方案,你还有补充吗?” “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于是,学生们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形成了较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保持了高涨的情绪,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究。
2、在实验中提升科学概念
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合作实验──分析、归纳”的探究过程,在本节课的两个实验中,学生既有独立实验,又有合作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在安装磁针的过程中,各小组组长、汇报员、材料员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安装磁针这一任务,体现了老师恰当科学的引导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概念的提升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动手用磁铁摩擦钢针,使钢针带有磁性,能吸引回形针,使总结“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可以变成磁针”这一科学概念变得水到汇成。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得到的,这样的科学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3、在评价中
做一个指南针(附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