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爷爷的芦笛》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爷爷的芦笛》
教案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字典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芦笛呀!
布置作业:
15、摘抄句子
16、背诵第一段
板书设计:
第二篇:爷爷的芦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8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以芦笛为主线,展开教学。
2.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
教学时间:2课时
9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讲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写作目的。
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体会笛声的特点。
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10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
11
3、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
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12
六、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抄背第一段。
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3.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并指名背诵第一段。
13
2.揭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
《爷爷的芦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