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教案
我用一个故事作为今天的开场,可能不少人也听过的
我,是一个黑人,我出生的时候,就是黑黑的,你,是一个白人,你出生的时候,却是粉粉的,我长大以后,还是黑黑的,你长大以后,变成白白的,在太阳底下,不管怎么晒,我都是黑黑
也有的图画书,需要将封面与封底连起来看。他们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一般我个人喜欢读完一本图画书之后,把书摊开,看一下封面与封底是否能连成一个画面,很有趣味。比如《挖红薯巴士》这本图画书,封面与封底就构成了一个长长的画面,一辆大大的巴士奔驰在原野上。
封面翻开之后,就到了环衬。
打开封面之后,我们会看到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又称为蝴蝶页。这是成人最容易漏读的页,一般人匆匆翻过,或者干脆与扉页连在一起一翻而过,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运匠心。
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的,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什么,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与新奇的联想。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蝴蝶页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色彩。
有些书的环衬则是单色的一张纸,开始阅读前,盯着这个颜色半分钟到一分钟,可以更快的进入整本书的氛围。比如《菲菲生气了》,环衬的颜色是鲜红色,红色代表愤怒,暗示了菲菲的怒火。环衬的内容一般不需要讲解,只要稍稍提示,让读者注意罢了。这样,才会让读者有更深入的发现。
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会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有点扉页上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以及本书的获奖记录。读图画书,扉页一定要仔细地看,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大部分图画书的扉页总是阅读的起点。因为正文向前后延伸,使得故事跨越了边界,让人读出无穷的意味。扉页中的伏笔与暗示,仿佛大戏开演前的锣鼓声响,为正文作好了铺垫与情境的营造。有的图画书的扉页是一张阅读地图,也许刚开始阅读并不能有什么发现。当读完整本书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扉页上已将故事中的重点一一指出,让我们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
扉页后面,当然就是正文,先看图还是先看字或者一边看图一边看字,都可以。我家讲故事的时候,一般会先读一下文字,然后看看图画细节,全本书讲完以后,再回头细读每一幅图画。
不过,大家是不是觉得,翻过最后一个页面,故事就结束了呢?其实,后环衬、封底也非常重要。
有一本书叫做《好饿的小蛇》,故事很简单,有一只小蛇,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吃下什么,就变成什么形状,而且,它是只很贪吃的小蛇。
先说一下,这本书是从右向左翻页的
后来呢,好饿的小蛇吃下了一整棵苹果树!
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很多孩子读到这里伤心不已,甚至给译者、作者写信抗议:这么可爱的小蛇,怎么就死了呢!
它的译者彭懿老师告诉读者:请把书,再翻一页。
这是这本书的后环衬,所以啊,图画书,不到封底,故事是不算讲完了的,你看,这只贪吃的小蛇,还笑眯眯的说:啊,真好吃。
同时我们来看一个细节:
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个画面,会发现什么?
中间一棵树没了
对,这棵树就是被小蛇吃掉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图画书的作者,对细节是相当重视的,而且也会在一开始就设下伏笔,从这个角度看,一本好的图画书,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综合作品。图画书既然是以孩子为主要创作对象的,在很多图画书里,我们能看出孩子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依然是看图说话,给大家贴两个例子
这两个画面来自《逃家小兔》,一只小兔子说,他要离家出走,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妈妈再也找不到。
兔子变成的鸟儿,用耳朵飞翔,变成的帆船,用耳朵做帆;但是妈妈会变成树,让小鸟停靠,会变成风,把小兔帆船吹回家。整本书充满了温暖和想象,我一个书友说,他的女儿读了这本书,再也不说要离家出走了。
其实,阅读绘本,我最喜欢读的是什么部分,你们猜一猜?哈哈哈,定价,对,看看定价,再想想自己什么价钱买的,乐翻了有木有。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抠细节。很多图画书里有很好玩的细节,类似于“彩蛋”。
这是《阿莫的生病日》里的一个画面,文字写的是:
吃饱肚子,准备好去上班了,他就从容轻松地走出家门在画面下方中部,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小鸟,也夹着公文包去上班了。
这个地方,这张图比较小不太清晰,实体书可以看得清楚,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巴士站牌,一只小老鼠也在等公交车。每本图画书我都要抠几遍,寻找这些令人心动着迷的细节。
再比如说《晚安,大猩猩》里的气球,《忙忙碌碌镇》里每页都会出现的金色虫子,《玛德琳》里出现了几次的一个鬼鬼祟祟的男人……
图画书之所以能成为让人一读再读的经典,我想,这些细节功不可没,他们会使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趣味。
希望通过各个渠道的普及,能有更多人爱上绘
儿童绘本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