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个小说作为今天开场,可能不少人也听过
我,是一个黑人,我出生时候,就是黑黑,你,是一个白人,你出生时候,却是粉粉,我长大以后,还是黑黑,你长大以后,变成白白,在太阳底下,不管怎么晒,我全部是黑黑,在太阳底下,不一会儿,你就晒成红红,我很冷时候,是黑黑,你很冷时候,就冻得发青,我害怕时候,也是黑黑,你害怕时候,脸全部变绿了,我们全部是有颜色,可是,你却叫我有色人种!
大家可能有看过这个小说,听说这是一个非洲口头传说,不过大家知不知道,这个小说有一本绘本呢?
封面是这么
这个小说意味比较深,不过也有作家拿来选作绘本题材,足以见得,绘本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书籍形式。
先从图画书“定义”开始讲吧
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 books),是一个适合低幼儿童阅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书籍。它经过图画及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小说,让两种不一样表示方法想互交织,互动。
当然也有很多成人绘本,比如几米书,再比如我个人很喜爱《my way》系列,不过我们今天主讲还是儿童绘本这一块哈,等讲完了,大家可能会发觉,说是儿童绘本,其实一点全部不幼稚。
刚刚说了,图画书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书籍。
那么在一本图画书里,图画和文字关系是怎样呢
在我们通常所说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能够说是图画书生命了。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小说,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一样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小说一门艺术。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个字也没有无字书(WordlessBooks)
戴维·刘易斯在《阅读现代图画书:图绘文本》一书导论中这么归纳:长久以来,对于图画书这种形式基础特征取得了一个广泛共识,就是它结合了两种不一样表现模式——图画和文字——成为一个复合文本。曾经两次取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用一个形象比方说出了图画和文字之间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漂亮,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我见过很多家长埋怨(在各大网站差评中能够看到),花了几十块钱就这么多个字!这书怎么没有字啊?其实,图画书最精髓地方,恰恰在漂亮图画。无字书,我推荐两个我自己最偏爱,一个叫《黄气球》,另一个是安野光雅《旅之绘本》
一个以一只气球飘荡轨迹,一页页展示出五大洲漂亮景色。另一本以骑马旅人视角,勾勒出中世纪美景。
不要看《旅之绘本》一个字全部没有,没有一定阅读量还真读不懂呢。旅人游荡旅途中,会看到从阁楼探出头来贝多芬,会看到花衣吹笛人带着孩子们向城外走去。会看到为了一个女子决斗两位青年,而在多个页面后,其中一位和女子正在举行婚礼
……庞大架构和充满细节画面,每看一遍全部很过瘾。
还有大卫威斯纳很著名《7号梦工厂》《1999年6月29日》,也是无字书,单凭画面就能讲述出奇绝幻想,这也能够看出,图画书作者功力,那是相当深厚~
上面说了无字书,接下来说说有字书,图和文关系。
在绝大部分图画书里,图画和文字展现出一个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含有一个所谓交互作用。文字能够讲小说,图画也能够讲小说,但一本图画书小说还应该是图画和文字一起讲出来小说,即图文合奏。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最少包含三种小说:文字讲小说、图画暗示小说,和二者结合后所产生小说。”
这是《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里两个页面。
能够看到,图上文字,完全没有提到狐狸,不过,图画中出现了一只狐狸
说到图文关系,大家提到最多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了。其实,它所以会被大家奉为经典,就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小说,让文字和图画形成一个很滑稽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有32个单词。假如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是这么一个小说——母鸡萝丝去散步/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垛/经过磨面房/钻过栅栏/从蜂箱下面走过去/回到鸡舍,恰好赶上吃晚饭——似乎一切正常,只不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小说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小说。
假如只读文字,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趣味,就是一只母鸡散步过程,不过配上图画,立即出现了戏剧性效果。
通常图画书也是会在32-40面之间完成一个小说,这就很考验作者功力,怎样在短短页面里完成起承转合,完成小说冲突。不要看每本绘本只是短短一个小小说,十多个画面,很多作者可能一辈子也只有几本绘本,换言之,每本绘本全部是作者智慧、天才结晶,全部是来之不易珍贵东西。
阅读一本图画书,该分多个步骤?看图看字很关键。不过第一步,我们该看什么?
那就是:看封面
一本书首先映入读者眼
儿童绘本教案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