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
第1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第12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第13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九)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十)其它
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通感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第14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返回
第15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第16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第17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第18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第19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第20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第21页,共81页,2022年,5月20日,6点44分,星期二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完整完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