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
编者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蚕桑业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文化的发展,使 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 的服饰习俗。嫘祖养蚕缫丝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
编者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蚕桑业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文化的发展,使 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 的服饰习俗。嫘祖养蚕缫丝,始有绫罗衣锦及世。从此人类结束了 “茹毛 饮血,衣其羽毛”的原始衣着,进入了锦衣绣服的穿衣时代。在唐朝,丝 绸之路上的驼铃将以“丝”为主的中国服饰文化传送到了遥远的西方。世界 也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丝绸知道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
蚕桑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以及 农耕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正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这一遗产的内容包括种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一系 列环节的生产工艺,包括绫绢、缂丝、纱罗和织锦在内的丝绸产品和用到 的工具,还有由此衍生的各类相关民俗活动。蚕桑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 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的源泉。
一、蚕桑习俗
在蚕桑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地形成了许多敬蚕重桑、爱蚕护桑的 美好习俗,在民间世代相传。扫蚕花地、轧蚕花等活动都是其中较为突出 的部分,与其他蚕桑习俗一道构成古老中华蚕桑文化发展兴盛的历史见 证。

扫蚕花地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广泛流行于湖嘉地区的一种蚕俗,它起源 于浙江省德清县,仪式的主要表演者都集中在德清一带。清末至民国年 间,德清蚕农为祈求蚕桑生产丰收,于每年春节、元宵、清明期间邀请职 业或半职业艺人到家中养蚕的场所举行扫蚕花地仪式,后逐渐演变为歌舞 表演。举行扫蚕花地仪式时,通常由一名化装女子边唱边舞,而以小锣在 旁伴奏。唱词内容多是对蚕茧丰收的祝愿和对蚕桑生产全过程的叙述。与 此相配合,表演者往往会做出扫地、糊窗、掸蚕蚁、采桑叶、喂蚕、捉蚕 换匾、上山、采茧等一系列与养蚕生产有关的动作。

桐乡地处浙江北部,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这里的乡间流传着丰富 的蚕乡习俗,其中以祭拜蚕神的含山轧蚕花庙会最具代表性。含山当地流 传着蚕神发祥或降临的传说,因此有“蚕花圣地''之称。含山轧蚕花庙会又 叫“蚕花庙会”,大约起源于宋代,明清以来日趋兴盛。庙会时间分头清 明、二清明、三清明几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前后延续十来天。
二、现代蚕桑科普的典型案例——江西凤凰沟田园综合体
江西凤凰沟风景区是开发蚕桑休闲旅游较为成功的典范。该景区一直 保持着蚕桑丝绸文化的鲜明特色,着力向广大游客推广、普及蚕桑丝绸文 化。该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将传统的蚕桑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结合,通 过发挥蚕桑产业的特色优势,集成了科普体验、休闲旅游、产品产销三大 模式。
一是科普体验模式。通过蚕桑丝绸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国几千年来栽 桑、养蚕、缫丝、织绸和贸易的历史文化,普及蚕桑生产中形成的民俗、 传说、故事、诗词等;用图片、模型和艺术表演的方法,介绍我国的蚕桑

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hugezhang1
  • 文件大小9 KB
  • 时间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