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的一点感想
这本书是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王小春写得,该书主要介绍了对于问题学生诊疗、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
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勉强要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会,社会也承受不了。
(我的感想: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我们读王老师的文字,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如果,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我做你的“妈妈”,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的话啊,可见,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很多老师都以为“请家长”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束手无策的时候,就会想到家长,好像家长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我的感想:王老师列举了十条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容易犯的错误,我觉得,能够反思自己是最有用的武器。遇事需要冷静,爱需要智慧!)别人的
五网络上的
、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