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汪作旭
第一章绪言
工作区位置,
上统
黑山窑组T3h
上
古
生
界
Pz2
二叠系P
上统
石千峰组P2sh
上石盒子组P2s
下统
下石盒子组P1x
山西组P1s
石炭系C
上统
太原组C3t
中统
本溪组C2b
下
古
生
界
Pz1
奥陶系O
中统
马家沟O2m
下统
亮甲山组O1l
冶里组O1y
寒
武
系
∈
上统
凤山组∈3f
长山组∈3c
崮山组∈3g
中统
张夏组∈2z
徐庄组∈2x
下统
毛庄组∈1mo
馒头组∈1m
府君山组∈1f
上元古界Pt
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Qbj
长龙山组Qbc
上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γ2
各地层的分布、岩性、化石、岩相、厚度及变化、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太古-早元古界
绥中花岗岩:
【岩性特征】本区出露的混合花岗岩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具有两期混合岩化交代作用,第一期为区域性注入式钾质交代,第二期为脉体注入硅质交代、沿片理注入石英脉切穿前期长英质混合条带。
【出露分布】绥中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本区东部及南部边缘。
【岩相】本区混合花岗岩以混合岩化作用为主,晚期花岗岩浆的作用有所表现。属太古——早元古代侵入岩体。
~~~~~~~~~~~~~~~~~~角度不整合~~~~~~~~~~~~~~~~~~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长龙山组(Pt3ql):
【岩性特征】下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与景儿峪组分界处为紫色泥岩。
【出露分布】该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单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崖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Pt3qj):
【岩性特征】本组地层主要以灰白色、紫红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厚约38m。分界线标志层唯一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净砂岩。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实习区东部,以李庄北部剖面为代表。
【沉积相】其底部为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海相沉积。
---------------------平行不整合---------------------
下古生界
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由浅海相碳酸岩及页岩组成。平行不整和于青白口系之上,集中分布于柳江盆地边缘,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分层标志明显。依据化石,岩性划分分为三个统八个组。
下寒武统(∈1)
府君山组(∈1f)
【岩性特征】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厚146m,,夹暗灰色薄层灰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
【出露分布】区内寒武系最下部地层,东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一带。东部落北侧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化石】中华莱得利基虫、核形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馒毛组(∈1m)
在区内馒头组、毛庄组合并简称为馒毛组。
馒头组
【岩性特征】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而出露零星。岩性以紫红色的泥岩和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本区厚71m,平行不整合于府君山组之上。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紫红色页岩发育,砖红色页岩、泥岩,底部为角砾岩。
【出露分布】东部落以西剖面出露较好。
【化石】本组未发现可靠化石。
【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毛庄组
【岩性特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就其颜色要暗于馒头组的砖红色,呈现为猪肝色,但要比上覆徐庄组的暗紫色则新鲜一些,本组厚112M,毛庄组与馒头组为融合接触关系。
【出露分布】沙河寨西山出露较好,并有闪长玢岩的侵入。
【化石】辽西虫、幕府山虫,灰岩透镜体含核形石。
【沉积相】属泻湖相沉积。
中寒武统(∈2)
徐庄组(∈2x)
【岩性特征】岩性以黄绿色含白云母粉砂岩,夹有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为特征。本组总厚101m,整合于毛庄组之上。其分界标志层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