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青州二中赵艳霞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集会宣言
孔子之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的原则。
——美国总统里根
学习目标
《论语》。
、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仁”、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感受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
B案检测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 )家,政治家, ( )家,( ) 学说的开创者,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等政治主张。晚年整理“六经”。
思想
儒家
“仁”
《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育
B案检测
字音
颛( )臾( ) 冉( )有
虎兕( ) 萧( )墙
用彼相( ) 出于柙( )
毁于椟( )中干戈( )
zhuān yú rǎn
sì xiāo
xiàng xiá
dú gē
B案检测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大动干戈:
原意指使他来了以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安下心来。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原指发生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C案探究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
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征讨攻打
用兵状语后置句恐怕……吧责备
“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指示代词“这”
判断句
表反问,“要(用)…干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宾语前置句“以何伐?”
宾语前置句“是”提宾标志,“无乃过尔与”“唯你是问”
“何辞为?”“我何渡为?”“何……为?”“还要……干什么呢?
C案探究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
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过与?”
展现才能担任职务
护持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形容词,错误从在状语后置句代词,这
名词,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
文意探究(一)
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在听了冉有和季路的陈述后是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是什么?
孔子反对“伐”
理由:
。
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是鲁国附国,不必伐
同为社稷之臣,不当伐
文意探究(二)
针对冉有企图推卸责任的辩解,孔子是如何批驳的?
引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要在其位谋其政
不能推卸责任
季氏将伐颛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