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0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0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篇1
或许这个故事你并生疏——一位老人,在一个山住了15年,与很多人一起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与风沙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这次寒假,我有幸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栏杆拍遍》。梁衡,是我特别喜爱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没有华丽虚浮的辞藻,却字字珠玑;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爽,而是气概磅礴的大海,移山倒海,震撼我们的心灵。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爱他的《把栏杆拍遍》,他向我们描述了辛弃疾充溢豪情与苍凉的一生。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相识仅止于一位闻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相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伤心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实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
实却将这一切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马上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跑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第一文库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完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事实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终归,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调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掩卷深思,一再咀嚼。如不是有渊博的学识,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从中发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栏杆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犹如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笔下所绘的稼轩一颦一笑若隐若现。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中,真实感受到先生对词人的怜悯和惋惜。我想假如稼轩在世,也会有当年白乐天那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感慨。当然,
更有知音为何在千年之后诞生的余恨。而我在阅读此文时,时而为其绝妙的一笔而赞美,时而在平淡中品尝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辛弃疾的词风,不是豪放,也不是婉约,他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读起来似乎真的游离在宋代战场,看到了硝烟的沙场,看到了残酷的现实,也看到了诗人面对朝廷的不重用而油然而生的无奈和悲叹。对现实的不满的他无处宣泄的自己的苦痛,只能挥挥衣袖,写下这些词来怀念、感叹。读着这些散文,心灵在动荡乱世中穿梭,目光在沧桑历史中徘徊,早已尘封于历史的点点滴滴,被梁衡先生用一支笔勾画出来,时间与空间的遥隔,在作者笔下,全部消逝,指引着心灵的碰撞。










在今日这个物质的有些异化的时代,浮华与喧嚣、声色和消遣的充斥,正渐渐使我们的心灵趋向枯竭,那就不妨于繁忙中短暂抽身出来,读一读梁衡先生的文字吧,或许,它们就是那一眼你曾经苦苦寻找的清泉,赐予你以不尽的润泽。
梁衡《把栏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后感10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杏杏铺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