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第1页,共19页。
定义
肠内营养:(enter motrition,EN)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第2页,共19页。
肠内营养的优点
①早期经肠内给营养液不仅或胃造口患者。实施时从100ml/次起,逐渐增加至最大量250ml/次,每日6~8次。一次性输注法在肠内营养开展的早期使用较多,由于该法不良反应多,现已少用。大剂量定时推注的缺点主要有:①容易发生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多数患者难以耐受;②增加护士的工作量;③需要较粗管径的喂养管,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④很难给予大量营养液;⑤不能用于小肠喂养。
第11页,共19页。
(
(2)间隙重力滴注: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d,250~500ml/次,速度为20~30ml/min。间歇滴注法适用于鼻饲患者,缺点是可能发生腹胀、恶心、胃肠排空延缓等症状。
第12页,共19页。
(3)连续输注:连续输注是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其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第13页,共19页。
肠内营养的护理
(1)开始管饲前,评定营养状态及计算营养素需要量,决定注入途径、方式与速度,确定需要的设备。
(2)对使用管饲的老人、儿童和体弱的病人,滴入时要注意胃肠道是否畅通,胃部是否有潴留,以免引起食物返流,导致吸入性肺炎。第一次投给后与第二次投给前须观察胃排空情况。连续输注时每日观察4~8次。胃内残留大于150mL时示有胃潴留,应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第14页,共19页。
(3)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0仰卧位以防止反流,输注完毕维持该体位30~40分钟。
(4)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不能由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细菌繁殖,易并发腮腺炎、口腔溃疡等,定时刷牙,必要时口腔护理2~3次/d。
(5)在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第15页,共19页。
(6)观察病人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调整食物,不可过于单调。腹泻时要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服止泻药等治疗,若为肠道感染要给抗生素,如病人便秘应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7)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术后早期可在管壁四周盖上凡士林纱布。造瘘口周围由于消化液外溢腐蚀皮肤,可在局部涂氧化锌软膏。如有皮疹涂氟氢可的松软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8)腹泻的护理:①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发生脱水,注意皮肤粪便量及粘稠度,作好记录,正确留取大便标本并及时送检。②保持清洁。应随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清洁,维持肛周皮肤完整性。
(9)准确记录出入量,检查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状况。
(10)对鼻胃管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另一侧鼻孔的通畅,经常清洁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向腔内滴石蜡油。
第16页,共19页。
药物需碾碎调成液状用注射器注入
造瘘口周围由于消化液外溢腐蚀皮肤,可在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①早期经肠内给营养液不仅更符合人的生理状态,也减少了静脉营养的种种不适。
③需要较粗管径的喂养管,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④很难给予大量营养液;
(3)胃内喂养应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0仰卧位以防止反流,输注完毕维持该体位30~40分钟。
标识,位置标记,q4h护理评
(11)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行管饲时,应将气囊充气,以预防食物反流,造成误吸,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抽吸痰液中有无营养液成份。
如有皮疹涂氟氢可的松软膏。
该方式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间歇滴注法适用于鼻饲患者,缺点是可能发生腹胀、恶心、胃肠排空延缓等症状。
禁止由营养管输注颗粒状或粉末状药物
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体位,头高卧位,头部一般抬高30~45°,以减少误吸。
②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如果一个人完全经肠内给予营养,每天的费用大概在100元左右,而依靠静脉营养补液,至少要在1000元以上。
(11)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行管饲时,应将气囊充气,以预防食物反流,造成误吸,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抽吸痰液中有无营养液成份。
(1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长时间不能由口进食,意识清楚者可有食欲不满足、消化不良、厌食等情况。护理中应加强护患交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可通过手势、表情、写字板写字等非语言性交流。可让病人由口中进食,嚼啐后将食糜吐出,在咀嚼中病人品尝滋味,满足食欲,并通过反射促进胃肠道消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