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出作品本身声律(节拍、韵脚)
二、读出情感色彩,及其情绪变化
三、读出所融合的意境
内容要点: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一、读出作品本身声律(节拍、韵脚)
二、读出情感色彩,及其情绪变化
三、读出所融合的意境
内容要点: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解题:
正 音
将(qiāng)进酒 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因声求气
开头四句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写出人生的渺小与短暂。
诵读指导: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之水……”高亢,
“高堂明镜……”深沉,“朝如青丝暮成雪”慷慨生悲。
悲
“人生”以下六句:
“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抒情语调读。
“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应读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
“会须一饮三百杯”豪气干云。当用升调读。
欢
“岑夫子……倾耳听”六句:
体现了劝酒歌的主题,呼朋唤友,来共饮几杯。
开始趋向狂放,读起来既要亲切,还要逐渐加快节奏。
“钟鼓”以下六句:
“钟鼓馔玉……”两句,作者出于愤慨,借此来宣泄心中的不平。也是本诗主旨句。
本节可本着“前轻后
重”原则诵读。
愤激
不是。
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
的愤慨之词。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
诗人的真心话吗?
另有所指。
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
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
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
观点加以说明?
“主人……与尔同销万古愁”末几句:
狂放
夸张手法
此节应读得酣畅淋漓。读出李白那种狂放不羁的个性。
前三句快读,至末一句时放慢速度,重读放在“万古愁”三个字上并且上扬。
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吟咏诗韵
悲伤
李白在诗中情感变化过程:
欢乐
愤激
狂放
按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背诵
君不见……
君不见……
人生……
天生……
烹羊……岑夫子……(劝酒)
钟鼓……(主旨句)
陈王……
主人……
呼尔……
悲伤
欢乐
愤激
(感情基调)
狂放
(夸张)
(化用)
(夸张)
(夸张、比兴)
作业——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写一小论文,写到周记本上,自拟题目,字数在三百字以上。
《将进酒》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