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的几点建议.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的几点建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的几点建议
李洪文 湖南商学院

  关键词: 生严重困难的人未规定在宣告之列。但是,这些人由于长期醉酒、吸毒,对自己的行为的控制、辨认能力已经减弱或完全丧失,他们的行为往往会给其本人、家庭、社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维护这些人的家庭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立法上应参照德国禁治产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酗酒成癖和吸毒者纳入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之列。
  三、应规定非法人单位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现行民事法律中,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两类,即公民和法人。国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但是,有的民事法律、法规中还有“非法人单位”或“非法人团体”的提法。如《著作权法》就规定非法人单位可以成为著作权主体。众所周知,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它是民事主体一种重要的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事权利。既然非法人单位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那么它也就成了民事权利的主体,它当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民事活动,如签订出版合同,也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起诉、应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法人单位从事的民事活动将日益广泛,立法中有必要将民事主体的范围扩大。
  四、应规定法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它能够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其成立到其终止,一直享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法人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依我国法律,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是一致的。细分析,二者并不完全一致。法人存续期间,它必须在依法登记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法人终止,都要依法进行清算。虽然我国民事立法中并没有明确法人是在终止后清算,还是在清算后终止,但一般认为法人清算期间仍然存在。不过,法人在清算期间,其民事行为能力与成立时已完全不同,仅限于清算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清算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已经受到限制,它所从事的活动只能是清理财产,清偿债务,进行与清算活动直接相关的资产变卖,追回他人占有的财产,在法院起诉、应诉等,而不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实施法人登记时可以从事但却已经超出法人清算范围的其他民事活动。由此可见,我国民事立法中应规定法人清算期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五、无权代理应规定第三人催告权和撤回权
  民事活动中无权代理时有发生。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于无权代理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在无权代理中,被代理人的追认可以使无权代理转化为有权代理。但是,无权代理行为发生后,由于被代理人享有追认或拒绝的选择权,代理行为处于效力未定状态,第三人及其法律关系状况处于不确定的地位。若被代理人无限期不作出追认或拒绝的选择,第三人的不确定地位便无法消除,而第三人在无权代理行为中往往又处于善意相对人位置,为平衡被代理人与第三人利益,法律赋予第三人催告权和撤回权,可使第三人摆脱被动等待地位,主动促使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确定化。
  第三人的催告权是指被代理人追认以前,第三人可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请求被代理人对是否追认无权代理人代理权,对无权代理行为的结果是否追认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第三人的撤回权是指第三人可以在被代理人追认代理权之前撤回其意思表示,从而使不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归于消灭,不发生法律效力。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虽然承认无权代理行为效力未定,被代理人享有追认和拒绝权,但却没有规定相对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回权,这显然不符合民法中的公平原则。我们认为在制定《民法典》时在规定被代理人追认权和拒绝权的同时,应当赋予第三人催告权和撤回权,这样可以及时解决无权代理行为效力不定状态,对于避免纠纷,减少当事人损失,及早解决悬而不决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六、民事责任免责事由应增加意外事件、自助行为和受害人同意。
  免责事由是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民事主体可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事实免予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或理由。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对意外事件、自助行为、受害人同意能否作为免责事由法律均未明文

关于我国《民法典》立法的几点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2.39 MB
  • 时间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