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那份净土
赵恒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如山中赏景,处处景致不同、处处峰回路转、处处别有洞天,从而让人最后叹为观止。《桃花源与瓦尔登湖》就是采用如上方式,行文纵横捭阖,表同内异,层层递进,最后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世守候那份净土
赵恒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如山中赏景,处处景致不同、处处峰回路转、处处别有洞天,从而让人最后叹为观止。《桃花源与瓦尔登湖》就是采用如上方式,行文纵横捭阖,表同内异,层层递进,最后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
文章起笔设问,“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地名,为何人们经常在两者之间产生联想呢”?或许我们曾经朦胧地想过,但是却没有去细细探究过根底。而作者在这里明确地提出来,自然就与我们心中那份朦胧的情愫激烈碰撞起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于是,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时代背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处地方的相同所在。
作者显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轻轻一点,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这看似巨大差异的背后,实则他们“生活态度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两人心理共同点的关注和描绘,则直接把我们拉到了文章最应该关注的本质方面,因为对现实世界的厌恶与不满。“不满”是一个泛泛而谈的巨大的范畴,自然我们还希望获得一个更加具体的答案。
我们知道散文的描写是以形象化见长来感染人的。所以作者就具体地描绘了两人的具体生活。这样的描绘,回答了我们的疑问,也让文章的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增强。
作者选取“生活态度”这个点来做具体的阐述与回答。这来自于他们有着“独特的人生选择”。陶渊明选择桃花源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绝望,来自于与现实抗争失败后的无奈。但是陶渊明的高尚和桃花源吸引我们之处的在于,一旦选定,绝不反悔。陶渊明把桃花源作为了最终的心灵归
守候那份净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