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
1. 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 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 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内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内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内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内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 OD调查的类别和内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 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1
7.
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①.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②.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③.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④.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
⑤.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⑥.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
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通常交通量分散的郊区分区划分可以大些,而交通量集中的市区分区划分可以小些。
8. OD调查精度检验:一般相对误差在5%以内符合要求;在5%~15%需要进行必要调整;如
果误差大于15%,则表明调查结果不正确,调查工作存在较大问题, 需要重新调查。
9. 交通调查常用概率抽样法(要求会分辨):
①.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
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适用于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
情况。
②.系统抽样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即点开始在总体总按照一定的间隔
(即“每隔第几”的方式)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本
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容易计算。
③.分层抽样法: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
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此法
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④.整群抽样法: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
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
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在进行居民出行调查
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⑤.多阶段抽样法: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样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
在进行全国旅行动态调查之类的大规模调查时,可以采
用这种多阶段抽样法。
10.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
的行程时间延误。
11.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12. 交通规划:是有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