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艺术的发展
摘 要:合唱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合唱比其他演唱形式更具动人的艺术魅力,具有多声部的音乐形态,色彩层次更多,变化幅度更大,表象力更强,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小学音乐教师不应再仅仅因为参加各类歌咏比赛而组织合唱形阶段。通过在合唱团的实践,他们在唱歌技能方面有所长进,艺术鉴赏能力有所增强;通过音乐艺术的陶冶,他们能逐渐成为高尚的人。这都要靠合唱团指挥的辛勤劳动。从这一点讲,小学合唱团指挥毫不比成人合唱团指挥轻松,他们既要做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在专业上对团员们有严格的要求,又必须是一位好老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除了专业知识与合唱指挥的技巧技能以外,合唱团指挥老师的言语、举止与个人品格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指挥的个人形象与权威性,更决定着整个合唱团是否有凝聚力。每一位童声合唱指挥都应该明白:要提高合唱团的排练质量和演唱水平,必须集中所有指导老师和全体团员的智慧,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协作精神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证。
2 开展美育为本的教学活动
合唱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灵活多变的组成方式,其中包含同声、混声。合唱是表现力最强的歌唱形式,对音乐的理解和乐感培养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合唱活动组织中,要求每位合唱队员要配合默契、互相补充、演唱精准,做到声音有所修饰等等。在合唱中,每一位演唱者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配合默契,而且要演唱准确,强弱、快慢、刚柔运用合理。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最有表现力、最具感染力、最具人类精神的一种形式。人们欣赏合唱,可以得到多种形式、多种音色、多层次的音乐享受,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对合唱作品来讲,它的要义是多声部与复调。一首合唱歌曲至少两个声部,多到3个声部、4个声部乃至更多声部。此外,混声组合还可以加上童声。无论是同声组合还是混声组合,每一个声部根据需要都可以再分成第一、第二两个声部。
小学合唱长于表现纯真、欢快、活泼、奇幻的声乐形象,给人以纯洁、清澈、天真、和谐的艺术美感。《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刘炽曲)《我们的田野》(管桦词,张文纲曲)《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李幼容词,寄明曲)《歌声与微笑》(王健词,谷建芬曲)和《红星歌》(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曲)《小号手之歌》(黎汝清词,金复载曲)等一大批优秀的童声合唱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给无数成年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作曲家李海鹰为闻一多的诗作《七子之歌》谱写的合唱,先是由童声独唱开始,再是童声合唱,最后加入成人合唱。这首歌通过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几乎是家喻户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香港回归本身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以外,那就是这首作品的极强感染力。在那以后的几年中,不少歌曲都开始采用童声合唱,或用童声合唱作“背景”,甚至很多电视剧的音乐都离不了童声合唱。童声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声音都无法比拟或取代的,这就是童声合唱的魅力所在。因此,童声合唱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音乐的快乐,帮助少年儿童对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他们在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方面的锻炼,还可以使他们学会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态,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关于合唱歌曲,原则是选实用的、短小的,歌词不是口号式的、空洞的
小学合唱艺术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