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震
教案序号
3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
2,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
难点: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有关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3,地震
1,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地震发生的原因。
3,地震的前兆。
4,避震小常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一,导课
二,新授
(教学导入: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师: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师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
师: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那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想研究或了解哪些问题?
生: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生: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生: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降到最低。
生:我想知道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
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同乡们你们猜一猜。(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生: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发生了什么问题?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能是岩石断了。
师: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
生:做实验。
师: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我们把毛巾当岩石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
生:我们认为岩层石有好多层,应该把毛巾叠成几层,才更好。
生:用手握住木棒两端,用力压
师: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两点:安全最重要,别让木棍伤到了自己和同学,再就是小组要注意分工和合作。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汇报探究结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我们挤压毛巾,毛巾有的地方向上了,有的地方向下了,毛巾不平了,一褶一褶的。
生:我们发现越是用力,毛巾褶皱的越厉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生:当我们用力压木棍时,木棍弯曲,越用力,木棍弯曲越厉害。
师:再继续用力呢?试试看?
生:木棍断了。
师:断时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手感觉到有很大的力。
生:手感到了木棍的震动,手有麻的感觉。
生:还听到
,地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