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doc汉魏六朝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
【内容提要】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的实有人物,在汉魏六朝小说家笔下得到了丰富生动的演绎。深入细致的剖析这一形象,不但能反观历史,还能在这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凸显其认识价值。
【关键词】汉魏六朝小说;汉武帝;形象分析
汉魏六朝时期,人们的精神空间大为开阔,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 艺术也空前繁荣,知识分子在继承和重审旧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开始构建他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在这种时代和思想文化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反映上层统治阶级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尽管作者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创作小说,但都企图通过自己的叙述,实现个体的某种愿望和要求,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作品也在客观上呈现和反映出某些业已逝去的历史真实。汉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上曾存活过的封建帝王,“于汉世盛于群主”(郭宪《洞冥记》序) ,而又颇存争议,颇具传奇色彩。
在汉魏六朝小说家笔下,他却得到了丰富和生动的另类演绎。通过小说文本细致深入地研究汉武帝形象,可以丰富和充实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反观历史,又能在汉魏六朝这个大的文化思想背景下凸显其形象的认识价值。
一
这一时期关于汉武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别》等三大部小说中,另外还有《海内十洲记》、《博物志》、《西京杂记》、《搜神记》、《拾遗记》、《志怪》、《幽明录》、《世说新语》、《异苑》、《小说》、《古今刀剑录》等十一部小说作品。承载汉武帝故事的文学三、武帝形象的内在悖论
统观武帝形象的各个侧面,我们如再作深入究诘的话,就会发现在他身上存在着难以解脱的内在悖论,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映照出汉魏六朝人对生命所作的艰难拷问与追寻。
首先,虔心求仙、渴望成仙与追求现实享受的悖论。
仙人比凡人之所以有较大的优越性就因为成仙时要有严格的程序和条件,按《汉武内传》中上元夫人的说法就是:
“闭诸淫,养尔神,放诸奢,从至俭,勤斋戒,节饮食,绝五谷,去臭腥??”[ 6 ] (P148汉武帝内传) 如此一来,想修炼成仙就意味着放弃现世的享受,二者之间的矛盾似是不可调和的,而这种要求对于一个求仙者尤其皇帝而言,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他不可能轻易放弃作为帝王的特权和利益而去忍受痛苦和寂寞,于是我们就在小说中看到武帝因为斋戒不洁而遭惩罚的事例。其实对于武帝来说,神仙生活固然美妙无比,令人艳羡,但神仙究竟有无还是个未知数,存在着较多的虚无性和不可追及性。神仙是遥远的,不可触摸实感的,又何况通达神仙之路的修炼过程又是如此的苛刻和痛苦,与其笃信一个不确定的神话,把自己的希望都交给未来,还不如好好享受现世的生活: 锦衣玉食,琼楼玉宇,美酒佳人。从逻辑上分析,武帝是应出现这种心灵选择的。但实际上又可能潜藏着另一层心理: 彼岸的世界又时时充满诱惑,求仙又是为了享受比现世更好的生活。这种两难让武帝不能解脱。于是他很可能会采取一种聪明的折中方案: 既不斋戒,还要求仙;不牺牲眼前的豪奢生活,还憧憬更加诱人的神仙生活。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故而悖论于其身明了却无法挣脱。
这种悖论的心态典型的体现了诸多汉魏六朝人的对生命的困惑。在为数众多的汉魏六朝小说作品中,这种悖论的生命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到了后来的唐传奇小说,人们就渐渐的把目光由鬼神世界转向现实世界,强调现世的享受。
在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汉武帝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