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1 / 5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2015-02-26 妙影西窗 1 美锈 上海博物馆现开设满当当两面墙的捐赠者名字。不知其他博物馆可否也有这么多人捐赠文物?这些捐赠者
名字从一个侧面反响了上博对捐赠者的敬爱以及对文物收集工作的周密、认真 ~
胡宝星青铜馆。馆内的青铜器都特别精良,发散着历史的
幽香 ~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下面几件宝物: 一、国内三宝之一“大克鼎” 青铜器展馆里的大克鼎很有名气, 此宝物为潘达于女士捐赠 ~ 大克鼎是国内“三宝”之一(“三宝”包括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 。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金文的经典名作。
大克鼎和大盂鼎是潘家的传世之宝,潘家将大克鼎捐馈送上
海博物馆,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博物馆。 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大克鼎微敛的口部,方方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2 / 5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的唇,宽宽的沿,鼓出的腹部,大立耳,蹄足,气概真是够雄浑厚重的了。再看它周身的纹饰,也表露出一种厚朴美,与它的造型浑为一体。从玉器纹饰演变过来的兽面纹涌此刻颈部,宽大的波曲纹在它的腹部形成了带状与环状相结合的
浮雕,有起伏且连续屡次,显出爽朗快乐的律动感 ~大克鼎内壁排列着 28 行 291 字的铭文,是少见的金文书法杰作。整体布局慎重,字迹正直朴实,行款纵横疏密有致,和鼎身
的纹饰风格脉脉相通。文物界一代宗师徐森玉先生在初次它时吃惊: “(大克鼎与大盂鼎) 乃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美术考古学的可贵资料,它们在学术上的价值,堪与毛公鼎、散氏盘和虢季子白盘媲美,若以小盂鼎、小克鼎与之对照,真有大巫小巫之别了”。
铭文记了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赏给香酒、命服、车马及
1700 余名奴隶之事,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
数千年岁月的流逝,给大克鼎披上了遍身斑驳的铜绿,但历
史封尘不住它散射的时代光环。大克鼎内壁铸刻的铭文见告
我们:鼎的最初主人是克,西周孝王(距今两千八百多年)
时的膳夫,专管周天子的饮食,属于“天官”。克的祖父师华
父是周室重臣,辅弼王室,德厚功高。周天子感怀师华父的
伟绩,到任命克为出传王命、入达下情的宫廷大臣。官职爵
禄世袭,单传嫡长子、孙。克知道自己的所有都得之祖父的
余荫,于是作了这个大鼎,用来祭祀祖父师华父。这铭文是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3 / 5
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上)
周天子把土地赏给臣民的记录,对于西周的土地制度、社会制度的研究,都供应了极其可贵的史料。
我们应该感谢那位叫克的人,作为这件鼎的最初主人,为后辈留下了这件集科学、历史、艺术于一身的古器,使我们知道了两千多年前的好多事情;我们更应该感谢珍藏这尊鼎的最后一位主人潘达于先生,她视大克鼎如生命,历尽劫波,终于把它保护起来并送进文物殿堂博物馆,完成了作为珍藏家的最神圣的使命。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