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机器人—齿轮篇
乐高机器人---运动篇
灵活的思维造就出了许许多多的机器人,运动使创造物获得了生命,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也对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了挑战。大多数运动机器人都属于轮子型与腿型机器人。虽然轮子在光略这一点,LEGO ,但是小角轮设计上还存在着欠缺,它在一根轴上使用了两个轮子,在第二章中你已经知道此结构的轮子不能独立转动。按照图表搭建此结构,试着让它转一个急弯,它的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事实上,除非你使其中的一个轮子打滑,否则它就不能转动。
小角轮结构
,左边的结构使用了单轮彻底避免了问题的出现。右边的结构更可靠,它使用了两个自由轮允许小轮在原地转弯避免了磨擦与打滑的问题,两种结构的区别在轮轴、在左边结构中,轴与轮子同时旋转,而在右边的结构中,轮在轴上转动。
避免打滑的角轮
选择使用一个或更多角轮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独角轮适用于多种场合,而双角轮安放在机器人的前方或后面是保持稳定性的好方法。
在一些场合,当在平滑的表面上控制重量轻,结构简单的机器人可以用圆形垫块或其它与接触面磨擦力很小的部件替代独角轮()。
圆形垫块
双差动装置是对简单差动机构的一个改进结构,主要从机械结构上解决走直线的问题,并使用了两个马达()。它的传动链有些复杂,依靠差动齿轮-使用两个更精确。
双差动装置是差动齿轮的另外一种用法,通常轮子是连接在从差动齿轮延伸出来的轴上,然而在此结构中,轮子通过齿轮连接在差动齿轮的外齿。在第四章中我们阐述了差动齿轮能够在机械上对两个独立的运动作加或减法运算,为了实现这个方法,用差动齿上延伸的轴作为输入,且差动齿轮本身将根据差动齿轮内部的代数和来运动(两个运动方向的代数叠加)。
在此结构中,两个马达为两个差动齿轮提供动力,特点其中一个马达同向带动差动齿轮的输入轴。另一个马达以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三根输入轴,要控制双差动装置,只需使用其中一个马达,让另一个马达关闭。
,只不过没有马达,当1号马达带动40齿齿轮A转动时,2号马达使齿轮B保持静止,运动沿着虚线传递(由图示)。两个差动装置同时转动,机器人沿直线向前,另一方面,1号马达停止,则齿轮停止,当2号电机转动,带动B将动力沿着实线传递。差动装置同速不同向旋转,结果是机器人在原地转动。
图 双差动装置剖面图
通常不同时使用两个马达,一个马达用于走直线,另一个马达用于转弯,如果根据马达的方向同时驱动两个马达也没关系,因为两个差动齿其中一个会抵消两个相反的输入,保持静止,而另外一个差动齿对两个输入进行相加,从而使得速度提高一倍,此时,机器人绕着静止轮转动。
双差动装置一个非常好的特性是使用一个角度传感器就可以精确的检测机器人的运动类型。将传感器连接到其中一个轮上,当机器人直线运动时,使用传感器来测量运动的距离,当机器人转弯时,用传感器测量方向的改变量。
当然我们仍要牢记在机械结构有得必有失,换句话说,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结构有它的缺点。首先是它非常复杂,我们展示了结构的平面图可以更容易理解它们的配合,然而你自己也可使用多种传动机构构建简易的机器人(可能仍需一些齿轮或者是更少的),这种复杂的传动装置导致产生了负面影响:磨擦力
4搭建滑动转向装置
滑动转向装置是差动装置的一种变化形式,通常用于履带式车辆,但有时也用于四个或六个轮子的形式。对于履带的车辆,唯一的驱动设计就是滑动转向装置。在现实生活中,挖土机和一些除草机是使用这种装置的最好例子。,每一个履带都由单独马达提供能量,由一个8齿轮与一个24齿轮啮合,并连接在履带轮上,履带前轮不需驱动。
带轮滑动转向装置需要一个有效的装置,将动力传到所有的轮子上,否则机器人不能顺利转弯或者不能转弯。,它们像履带那样从每个马达那里获得动力,每一个轮轴用于安装齿轮,这些齿轮都被用于传递运动的惰性齿轮分隔,如果有足够的24齿齿轮,你可以组合成此结构,图片中的圆形轮胎由补充套装提供。
带轮滑动掌舵装置
履带机器人搭建简单且动作有趣,因此,许多乐高爱好者都采用此结构。与差动装置比较而言,当两条履带以同向运行时机器人向前行进,方向或速度上有差别就会使机器人转弯,原地转弯也有可能实现。滑动转向装置也具有差动装置驱动机器人走直线所具有的缺点。
最后总结滑动转向装置的特点:
乐高机器人—齿轮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