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书香
德娴 古城,古运河畔,一条小巷的深处,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生活平静而又淡定。平静中有几分怡然,淡定里却又显得那么充实,凡是熟悉两位老人的人,都会戏称:这里是一户“三香人家”。
真是“一语中的”小巷书香
德娴 古城,古运河畔,一条小巷的深处,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人,生活平静而又淡定。平静中有几分怡然,淡定里却又显得那么充实,凡是熟悉两位老人的人,都会戏称:这里是一户“三香人家”。
真是“一语中的”。“三香人家”生动且又直白地描绘了两位老人生活的平静,心境的淡定。两位老人一生喜爱自然、亲近自然,在他们的家里,总是养着几盆喜欢的花。“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虽然养的花不多,但是,室内常有丝丝的花香。两位老人一日三餐习惯“清淡”,早餐常食燕麦粥,中餐饭菜不离绿,晚餐适量不吃足。因而,老人的厨房飘出来的总是“粗茶淡饭”的“厨香”。
不过,亲友们来到老人家,谈说最多的就是非常羡慕两位老人共同营造起来的“冰壶书屋”里的那浓浓的“书香”。
男主人早在当学童时,就喜欢上了镇江的山山水水,也开始零零星星地读古诗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深深地吸引打动了他。“冰心”和“玉壶”的冰清玉洁成了老人人生旅途中的一种向往和一种追求。从年少时的读古诗,到长大后的爱读书,以至后来,把自家的那间斗室书房,也命名为“冰壶书屋”。从此,“冰壶书屋”如影随形地伴着老人数十载,买书、藏书、伴书、读书、写书,“冰壶书屋”里,总是飘逸着沁人心脾的“书香”。“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唐人诗句,蕴含的意境,终于融入了两位老人一生以书为友,以读书为乐恬淡的心境。
人就是用自己的业余爱好来装点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的,两位老人当然也不例外,老人经常对亲友们这样坦言:“我一生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爱好,最喜爱的莫过于‘书’,这已经成了我们志同道合的象征,是多年共同生活凝结起的爱读书的共同爱好,这为彼此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和乐趣。”从以书为伴,到两人相伴,牵手共攀书山,泛舟学海,志在书中,乐在其中。书曾经是两位老人青年时相识相知的“桥梁”,当年同学时,正是由于彼此都爱读书,兴趣相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书也曾经是两位老人年轻时的“心灵使者”,“书”里的知识,不但带来了智慧、力量,还给彼此之间默默地增添了共同语言和共同点。
小巷深处的“书香”,渐飘渐远。1995年,焦山定慧寺老方丈茗山法师闻知,还特意题写“冰壶书屋”的匾额相赠,后来又向两位老人书赠一副对联:“心正身安魂梦稳;形端影直众人钦。”如今,“冰壶书屋”的匾额,仍悬挂在老人的书房门楣上,那副对联,珍藏在冰壶书屋中,高僧的墨宝和佛心,使“冰壶书屋”的书香,更加的香气沁人。
两位老人退休以后唯一没有退的,就是手中的笔。两位老人笔耕不止,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倾注于“爬格子”。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是“冰壶书屋”里的绕梁“书香”,还是那么的清新淡雅,两位老人的作品,常散见在报刊上。2003年9月,百篇散文集《心灯》和论文集《当你》从“冰壶书屋”中脱稿,在小巷深处飘出了书香,(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实,“冰壶书屋”中飘出的书香较多的还是镇江的浓浓乡情和醇醇乡
小巷书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