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的一二三
马小安 高中学生最需要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素养的个性优化,以及素养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自身能力的发展开道辟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仍需转变观念、坚守阵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一二三
马小安 高中学生最需要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素养的个性优化,以及素养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自身能力的发展开道辟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仍需转变观念、坚守阵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渗透一个理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小菜―碟。但往往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的第一步。
二、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先生的《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中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来,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k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地说: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当前。我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一二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