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随堂小案例集
案例一:管理者干什么?
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 量的 邮购业务,在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 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 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 在办公室看看报纸,谈谈天,要求调离的人不继增加,员工与所长 之间也经常出现矛盾。一年后,该所长便辞职而去,并留下了“知 识分子太难管了”的感叹。
上级部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后,又派一位市科委副主任前 来担任所长。该所长上任后,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然后在上级的 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把一批有才能、思想好、 有开拓精神的人提升到管理工作岗位,权利下放到科室、课题组; 奖励、评职称实行按贡献大小排序的原则;提倡“求实、创新”的 工作作风;在完成指定科研任务的同时,大搞横向联合,制定优惠 政策,面向市场。从此,研究所的面貌焕然一新,原来的一些不正 常现象自然消失,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成培增长,成了远近闻名的 科研先进单位。
问:同一个研究所,为什么不同的人来当所长会有大不相同的 结果?
案例七:科研项目管理。 在一个高校中,导师和研究生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 发。 一般情况是:导师在申请到课题后,由导师统一制定方案,确定研 究人员,决定经费的使用,学生负责具体执行,一切运行中的问题 由导师决定如何解决。在导师项目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技术水 平低,经验也不足,这种模式保证了科研任务的有效完成。但随着 项目数量的增加,导师开始顾此失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碰到一些 问题时常常不能及时得到导师的指点,从而使研究效率大大降低, 项目延期现象增多。
问: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案例八:该由谁骑这头骡?
一位农民和他年轻的儿子到离村 12 里地的城镇去赶集。开始 时老农骑着骡,儿子跟在骡后面走。没走多远,就碰到一位年轻的 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他的儿子。农夫不好意思地下了骡,让给儿 子骑。走了一公里,他们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年轻人骑着骡, 而让老者走路,就骂年轻人不孝顺。儿子马上跳下骡,看着他父亲。 两人决定谁也不骑。两人又走了四里地,碰到一学者,学者见两人 放着骡不骑,走的气喘吁吁的,就笑话他们放着骡不骑,自找苦吃。 农夫听学者这么说,就把儿子托上骡,自己也翻身上骡。两人一起 骑着骡又走了三里地,碰到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两人合 骑一头骡,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问:你若是那位老农,你会怎么做? 案例九:组织目标评价
XX蛋鸡试验场是全国20个大型集约化蛋鸡场之一,也是该 省唯一的大型蛋鸡场。该场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制定了“八五”目 标体系如图 5-2:
试根据组织目标设置原则评价此组织目标体系的环境适应性和 具体可操作性。
案例分析十:怎样赢得竟争优势? 三星电子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在计 划经济时代,这家企业受国家的扶植,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发展。但 现在,这家企业强烈地意识到了来自国外同行的竟争。这家公司的 总经理认识到,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企业要成为 高技术的创新者。为此,他聘请了某高校的一位管理学教授,来分 析该企业能成为一家成功的高技术企业的内部适应性。
该教授经过调查,提出了以下看法:企业的目标大多数是为期 一年的,而且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对于一些从事从长远看可能是 有利的开发或经营活动的部门和人员,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奖励;奖 金是根据季度或年度目标实现情况而定的;一般地,各主管人员是 好的“消防战士”,但他们只注重“救火”,而不太注意事先防止问 题的发生;没有什么集体的努力,每一个主管人员都集中精力于自 己的任务;主管人员大都关心内部的经营活动,而不关心外界的环 境变化。
总经理认真地听取了这位教授的报告。实际上,他也看到了
这些情况,教授的调查只不过加深了他对这个组织的印象,重要的
问题是:现在应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企业的竟争 能力。
问:当总经理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将如何回答?
案例十
: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
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 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 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 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
的储蓄额达到了20亿元,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 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 20 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 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他不是赚了2 亿元,而是亏了近 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了困境,连掉头的机会 也微乎其微。 问:是什么原因使得该银行在生死攸关的利润指标上判断失 误,而且差距如此之大?
案例十
管理学随堂练习小案例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