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思维导图]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一湿地涸
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一样,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21•新课标全国文综U,36
2021•天津文综,8〜9
2021•文综,41
2021•文综,35
以区域图为主要信息载体,辅以文字说明,考察湿地的形成条件、生态效益、问题及整治措施。难度中等,选择题和综合题均常见。
考向一湿地的形成条件
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C。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解析从水分的盈亏状况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聚集,河流众多。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C,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
考向二湿地破坏的原因及影响
优选
地处干旱区的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场,实施恢复湿地的方案。以下列图示意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2〜3题。
()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2题,20世纪80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缺乏以导致周边湖泊所剩无几。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水造田。第3题,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湖泊湿地主要功能不是对城市污染进展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增加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
考向三湿地的开发和治理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答复4〜5题。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优选
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解析第4题,艾比湖流域新增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湖水自净能力减弱。第5题,修建水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退耕还林有利于修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湖泊面积减小;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假设水质恶化,种植芦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构造,难以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考点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
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重要作用:
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图示说明如下:
森林的分布
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消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⑴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
⑵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地上植被彳艮容易遭到破坏。
三、雨林破坏的原因
四、热带雨林被
湿地的开发及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